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你知道脉搏里有什么吗这些东西是医生把脉成
TUhjnbcbe - 2022/11/1 18:27:00

威廉·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从根本上改变千年以来盖伦主导的有关心脏、血管和脉搏等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人体血管内,无论动脉还是静脉流动的只有一种血液而不含有气体,动脉搏动并非来自动脉壁自身而是左心室收缩推动血液压力传播的结果;同时还认为动脉搏动不仅是血液冲击而且是一种沿着动脉壁传播的波--这一概念为脉搏现代医学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血液循环理论标志着医学真正的进入科学化研究时代,因此与哥白尼的“日心说”一起并列为自然科学划时代的里程碑事件。哈维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和科学实验思维和方法引入,使得脉搏研究步入科学化时代。直到十九世纪JulesHerisson发明血压计前,脉搏频率和特征检查依赖于触诊。但是计时器的出现使得医生可以精确测定人的脉率,十五世纪甚至发明了如图所示专门用于脉率计数的脉搏摆钟。检查者摆动钟摆同时触诊病人脉搏,然后调整钟线长度直到钟摆与脉搏速率一直,可以从比例尺上读出脉率。百年以后,脉搏计时表使得脉率计数更加方便。

医生们使用计数装置对人脉率进行观察研究。爱尔兰医生布莱恩·罗宾逊(~)研究了一天内不同时间点,以及不同身高人的脉率。JeanSenac(~)通过对一百多名六英尺身高士兵的研究发现,正常脉率在每分钟60?90之间。威廉福尔克纳(~)观察到发热时脉率在基准数值之上以发热度数的升高而成比例增加。Herrison’s血压计的发明可以客观地显示脉搏频率、压力、节律性等特征,并发现明显由于单纯触诊的结果。

Herrison在这种血压计的帮助下对于多种疾病状态的脉搏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十二年后的年,德国生理学家卡尔·路德维希发明了波动曲线记录仪可用于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极大地推动了心血管研究的发展。

年,法国生理学家艾蒂安马雷对先前的血压计进行了改进,并引入脉搏波形描记功能。

使用该仪器,马雷首先描述了老年与年轻成年人动脉脉搏波形的差异。穆罕默德(~年)对马雷脉搏记录仪进一步了进一步改进,增加了血压记录功能。

下图是使用改进的脉搏记录仪所获得一位成年男性高血压患者桡动脉脉搏波形。

基于穆罕默德氏脉搏记录仪的动脉脉搏压力定量功能的改进,十九世纪末袖带的血压计。二十世纪早期布拉姆韦尔提出的脉搏波速度(PWV)概念,可以反映动脉壁张力、血压和动脉壁弹性之间的关系,比如发现PWV与年龄增加导致动脉壁弹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二十世纪以来,体积描记器、电传感器、晶体传声器等的发明和与心电图记录联合使用,今天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同时获得与心电图同步性的脉搏波形、压力(即不同部位的动脉血压)、脉搏博传导速率,以及外周血管血氧浓度等生理学参数信息,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的使用使得这些信息的动态监测、记录、存储和交流实现数字化,应用更加便捷,正如我们在ICU病房见到的重症病人监护系统所展示的,这些远非单纯原始的触诊所能达到。

脉搏的现代医学基础脉搏触诊(即通常说的切脉或平脉)仍然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比如对于重症患者可以通过触摸桡动脉或颈动脉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跳(临床死亡),以及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也可以获得诸如脉率(心率)、脉搏节律(心律)等基础性的生理学信息。但是,前很多医生宣称的可以通过脉搏触诊获得很多玄虚化的生命信息的说法缺乏现代科学研究证据的支持。因此,凡是能够触及的浅表动脉部位都可以作为脉搏触诊和记录的位点(如图所示),而且不同位点所反映的信息不尽相同。

临床最常使用的部位是颈动脉、桡动脉和肱动脉(测量血压部位)和足背动脉等。另外,在进行脉搏触诊时最好同时观察心尖搏动或听诊,因为有时脉搏搏动与心脏跳动(收缩舒张)并不完全一致。脉搏检查传统上脉搏检查主要是通过触诊来完成,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切脉。但是,单纯依赖于人的触觉毕竟属于主观感受,同时也不能做客观记录和定量分析。因此,如上文所述,现代医学发展出了系列仪器,可以同时录的脉搏、血压和心电图等反应心脏和血流动力学的多个生理指标。脉搏可以反应出来的信息基本包括脉搏速率(即脉率)、节律(脉律)、强弱和特征等四个方面。脉率:多数情况下脉率与心跳速率一致,即反应心率。正常人在每分钟60~次的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被称为心动过缓或过速。快速脉率可以见于窦性心动过速(焦虑、情绪激动、发热、败血症、咖啡因、某些药物和妊娠等情况),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规律性脉缓慢搏可以见于窦性心动过缓(长期体力活动者或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睡眠、血管迷走神经发作、心脏传导阻滞、某些药物、体温异常和颅内压增高等),甲状腺功能减低,窦房结病态综合征等。脉律:通常情况下,脉率是规整有序的。窦性心律不齐可见于呼吸的影响,吸气时加速,呼气时减慢,这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主要见于儿童和年轻人。不同心律失常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常见的如异位搏动(早搏),房颤完全不规则性心律等。强弱:在脉搏波记录上表现为不同振幅,反应不同时间点的血压。这通常可以反应反映两方面信息,一方面反应动脉通畅性,另一方面评估左室射血功能。人们通常把脉搏触诊强度分为四级五等,即0/4缺失,+1/4弱,+2/4正常,+3/4增强,+4/4亢强。以离心脏最近的颈动脉触诊最能够反映这些信息。在脉搏波形图上表现为振幅的变化,也反应血压的状况。细弱脉常见于低心排血量、低血容量;洪脉常见于老年人、焦虑和高血压等。特征:描述某些状态下脉搏的性质特点,自古以来人们就观察到某些特征性脉搏与某些疾病之间的联系,现代医学为这些特征性脉搏提供更详尽的证据信息和分类描述。下面是一些典型特征性脉搏:1.外周动脉不对称或差异脉搏:脉搏检查应该对对称性动脉或多处表浅动脉脉搏同时进行检查,因为在一些动脉性疾病时,不同部位动脉脉搏是不同的。比如,在主动脉弓炎症或者动脉瘤时,两侧桡动脉脉搏就可以不对称,甚至出现一侧无脉的表现。再如,在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征(LericheSyndrome),又称主动脉分叉闭塞综合征时,股动脉脉搏就可以比桡动脉脉搏显著延迟、减弱甚至缺失,如下图所示:

2.洪脉:脉搏波上升支斜率增加,波形振幅增大,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值(脉压差)增大。主要见于高心输出量的状态,如焦虑、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或全身性静脉瘘等。在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因是,每次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包含肺静脉来源和主动脉反流的血液(如下图所示)。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原因。

3.双波脉:在同一个心脏收缩期出现两次脉搏脉冲波(如图所示),主要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无狭窄的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等三种状况。

4.细弱脉:左心室搏出量的减少导致脉搏压力或搏动减弱,称为细弱脉,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或左室功能减弱。如果同时伴有脉率增快称为细速脉,见于循环血容量不足,如休克。

5.重博脉:也是一个周期内出现两次脉搏搏动,但是第二次脉搏出现在舒张期,是原本存在的舒张期脉搏搏动的加重。重博脉的病理生理的起源复杂,主要见于具有低每搏输出量和高末梢血管阻力(如图所示)严重左心室衰竭患者;但是,也可以出现在相矛盾的具有极低全身血管阻力的高输出状态,比如高烧和脱水状态。

6.交替脉:每每间隔的两个脉搏振幅存在明显差异,前提是患者心律是规整的,因为不规整的脉搏搏动振幅本身可以存在差别。交替脉通常是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和心脏衰竭的标志(如图)。

7.奇脉: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故又称吸停脉。是心包积液导致心包填塞的典型体征,原因在于心包腔内压力升高,心室舒张充盈受限;吸气时体静脉回流室血量减少,左心输出量减少,致使脉搏减弱甚至消失。也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和严重哮喘等。

8.心律失常脉搏:心律失常经常改变外周脉搏的特征。不规则心脏搏动导致心输出量不恒定,外周动脉脉搏除了表现为脉律不规则外,还可以出现脉搏强弱的改变,比如,房颤就是典型的例子。

脉搏检查的临床意义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的生物医学知识和诊断手段,各民族传统医学都不约而同地高度依赖脉搏触诊方法。直到今天,在中医、阿育吠陀医学和尤那尼医学中脉搏触诊仍然是独立的重要诊断方法。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动脉脉搏的确可以反应心血管系统某些生理病理信息,但是脉搏的某些特征仅仅通过脉搏触诊往往难以清楚分辨,借助医学现代化医学仪器可以更好的显示和记录脉搏和其他生理病理学改变信息。即便这样,特定脉搏与病理和疾病状态的联系也往往不是独特的和唯一的,单独使用诊断价值有限。比如,在一项荟萃分析中,发现脉搏检查(包括触诊和脉搏记录)对于房颤的诊断的的准确性和特异性都并不高。更重要的是,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手段的丰富,甚至连脉搏记录都已经被临床实践所抛弃。相反,通过简单的触诊来获得一些简单的信息却是每位医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机能。但是,能获得信息非常简单和有限,通常难以获得任何确定性的诊断价值。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知道脉搏里有什么吗这些东西是医生把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