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徐明:医院心内科、血管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研究方向为心力衰竭(心衰)的分子机制,重点围绕心衰中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调控机制开展研究,发现导致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结构紊乱和功能衰退的关键分子及其上游调控分子,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在临床检测中得到验证。近5年发表SCI论文30篇,他引余次,年以第三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正文
核酸甲基化在肿瘤治疗导致心血管*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朱敏,徐明*
(医院心血管内科,血管医学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血管受体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摘要]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性严重危害患者的预后,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对其造成的损伤机制知之甚少。随着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深入,发现很多疾病与核酸甲基化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综述核酸甲基化在肿瘤治疗所引起的心血管*性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防治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副作用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近年来,由于肿瘤治疗尤其是新的抗肿瘤药物的不断涌现,致使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抗肿瘤药物的长期使用所带来的*副作用也与日俱增,其中因心血管*性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病例屡见不鲜。大量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心血管系统损伤,但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随着甲基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核酸甲基化在肿瘤以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核酸甲基化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该类药物通过对抑癌基因的去甲基化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因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器官输送问题尚未解决,在肿瘤治疗的同时会造成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组织的损伤。此外,一些传统化疗药如烷化剂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引发新的核酸甲基化,造成碱基错配和诱发细胞*性。本综述将主要探讨核酸甲基化在肿瘤治疗导致心血管*性中的可能作用和机制,以期为防治因肿瘤治疗所引起的心血管*副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1核酸甲基化的类型及其作用
核酸甲基化是指核酸序列中的碱基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与甲基供体(如S-腺苷甲硫氨酸)上的甲基发生共价结合,将甲基基团转移到某些碱基的过程。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甲基化形式,是表观遗传学最重要的现象之一。随着甲基化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成熟,RNA甲基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