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作者:光啊啊
STEMI患者氧疗的历史很悠久,一个世纪前(年)Steele首次提出对严重心绞痛患者给予吸氧,年Levy和Barach给予4例AMI患者吸氧,发现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其后的几十年,临床医生一般会对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规给予吸氧治疗。
吸氧一直被认为可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改善缺血心肌的氧供给,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
事实上,氧气不仅是一种气体,也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因此在不缺氧的状况下,吸氧可能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率,降低心排血指数和毛细血管密度,导致微循环血流再分布。吸氧能否真正给AMI患者、尤其是那些无缺氧表现的AMI患者带来益处,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什么!氧疗可能带来危害?
当氧气被当做一种“药物”后,临床医生开始充分认识到氧疗的重要性,但对氧气的*性认识普遍不足。
那么,氧疗为何会产生坏处?
第一,高氧导致氧化应激,降低NO和血管舒张;
第二,高氧直接通过L型Ca2+通道引起血管收缩;
第三,缺血缺氧时,细胞内的ATP浓度下降,介导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超极化和血管舒张;而高氧时K+-ATP通道可诱导血管收缩;
第四,高氧导致AngⅡ-内皮素1的释放,提高血管张力。
另外,高氧环境下可产生高浓度的氧自由基,故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可引起肺损伤,带来的主要副作用是去氮性肺不张和氧中*。
多年前,国外已倡导控制性氧疗
40年前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无并发症的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之前及之后24小时的高浓度吸氧较仅呼吸室内空气的患者相比,其心肌酶增加,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更高,心功能下降更明显,于是首次提出控制性氧疗的概念。
近年也有研究表明,高浓度吸氧和控制性吸氧对患者的肌钙蛋白、血浆脑钠肽(BNP)、MRI心肌坏死面积等并无显著差异。
年,AHA公布了一项重要研究,表明吸烟者在给予氧疗之后有所获益。这些研究促进了医生对氧疗的再认识,欧美国家的AMI治疗指南制定者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