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刘炳伟编辑:顾乔
(续)
疗养院的人群
在REAPPROPRIATE研究中,在疗养院进行的CPR占患者的21.0%(/),尽管只有三分之一(35.5%)的接受调查的临床医生认为这样的心肺复苏尝试是合适的。特别令人心酸的是,疗养院的居民没有一个存活到出院。
心肺复苏术对每个疗养院居民并不都是完全徒劳的治疗方法,但是现有文献强调在这种环境下迫切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决策。最近,三个大型注册管理机构报告了疗养院心脏骤停后的预后不良。其中两项研究还确定了院前治疗的重要差异。Pape等研究了全国性的丹麦心脏骤停登记簿,比较了护理院(n=)和家庭居民(n=)OHCA后30天生存率。疗养院居民年龄较大(中位年龄为83岁(IQR75-89岁),平均年龄为71岁(IQR61-80岁),他们的目击者较多(55.4%比43.4%),旁观者的心肺复苏率更高(49.7%比35.3%),但除颤率较低(15.1%比29.8%)。养老院的30天生存率为1.7%(95%CI为1.2–2.2%),而居家居民为4.9%(95%CI为4.6–5.2%)(P0.)。即使是在目击者,接受旁观者心肺复苏术和院前除颤的情况下,具有30天生存期的患者比例不到具有相同特征的居家居民的三分之一[7.7%(95%CI3.5-11.9%)对24.2%(95%CI22.5-25.9%)]。
Ho等研究的数据包括例病例,其中例(3.7%)为疗养院居民。疗养院居民比其他人群年龄大[中位数79(IQR69-87)岁和67(IQR55-79)岁,P0.01],并有更多的合并症(例如中风,心脏病和呼吸疾病)。尽管旁观者心肺复苏的发生率较高(74%比43%,P0.01)和除颤器使用率高(8.5%比2.8%,P0.01),疗养院居民的神经系统结局较差(0.9%CPC1-2–2.8比2.8%),P0.05)。
OHCA后,护理院和住家居民的生存率差异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方面,住家居民通常较年轻,合并症可能较少,虽然还没有得到证实。相关家庭成员在现场的存在(或不存在)也可能影响多项治疗决策。
老年患者院内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
美国的数据表明,IHCA的数量几乎与OHCA的数量相当(每年29万例/每年35万例)。IHCA和OHCA的年龄和性别分布也没有太大差异(即中位年龄为65岁与66岁,两者男性均约占60%)。男性IHCA的比例高是一个谜,因为女性占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约55%,女性入院的比例往往高于男性。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IHCA表现出可电击性节律(例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可电击性节律的病例所占的比例降低。
老年患者IHCA结局
有数据表明,IHCA后出院的总体生存率可能高达25%。在丹麦和瑞典据报道,IHCA后30天的总生存期约为30%。但是,荟萃分析报告说,在IHCA之后,整个人口中,出院的总生存率约为15%,一年生存率约为13.4%。一些作者认为在过去的20年中IHCA的总体存活率有所提高,但汇总数据并未显示这一发现。
也有报道说,IHCA的老年患者结局有所改善。登记的数据中显示出IHCA后出院的总体存活率在20年内从17%增加到25%,在老年患者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此外,在过去一年的随访中(),18%幸存到出院,该组出院时神经功能良好的存活率是11%,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经功能恢复率也有所提高。有研究回顾了在81医院住院2天后接受CPR的65岁或65岁以上患者的IHCA结果(n=)。出院生存率为11%。在这些人中有46%是直接出院的,出院时只有10%是昏迷的。
Hirlekar等研究了瑞典心肺复苏中心对70岁或以上的IHCA患者的预后(n=)。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30天幸存者的比例减小(70-79岁年龄段为28%,80-89岁年龄段为20%,而=90岁年龄段为14%),但在年龄和神经系统结局之间未发现显着相关性。
关于远期结果,GWTG数据显示,出院后1年,年龄在6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58.5%(n=)活着,并且三分之一(34.4%)未再住院。重度神经系统残疾患者的再入院率最高(P0.05),昏迷或植物人出院后1年生存率比出院时轻度/无神经系统残疾的患者低7倍(10.2%和72.8%)。出院三年后,老年IHCA幸存者和因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存活率相似(分别为43.5%和44.9%;风险比为0.98;95%CI为0.95-1.02;P=0.35)。
IHCA与预后
几乎没有数据可提供专门针对IHCA后老年患者预后的信息。但是,在许多研究中,年龄增加与IHCA术后生存期降低有关。在来自81医院的65岁或以上的IHCA患者数据集中显示,合并症多的也与生存率降低有关。
男性和女性在IHCA后似乎具有相似的临床结局。然而,育龄妇女(即15至44岁)的IHCA结果要比同龄男性更好。这表明在IHCA之后,老年女性实际上可能比老年男性更糟。IHCA的女性比例一直低于男性,甚至低于他们在每个年龄段的总体人口,尤其是住院患者中的总体比例。Chang等验证了总体上预测IHCA后更好的生存结果的模型,他们确定了几个停搏前的特征,(即良好的神经系统状态且没有机械通气、肾或肝功能不全、败血症、恶性肿瘤或低血压)和几种停搏特征(监测到的停搏,可电击的节律,在一分钟内除颤和短暂的复苏),但是,这些尚未在老年人群中得到验证。
老年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治疗
研究表明,各中心在出院生存率和神经学上完整生存率方面存在差异,医院的入院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和ICD放置情况要医院。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即使调整了患者的人口统计数据,院前和心脏骤停后的护理,医院,生存率和神经系统恢复的几率分别提高43%和51%。老年患者恢复自发性循环后可能病情会更重。例如,Kova′cs等报道了接受目标温度管理的一小部分昏迷患者(n=61),发现75岁以上的患者接受更多的儿茶酚胺类药物。然而,有证据表明,经历心脏骤医院接受治疗的人数较少,并且接受积极治疗的较少。
如上所述,经历心脏骤停的老年患者也比年轻患者表现出更多的PEA。芬兰南部对OHCA患PEA的成年OHCA患者(n=)进行的研究发现,一旦入院,年龄较大的医院内接受较低的护理(即普通病房或较低级别的ICU)。老年患者很少被送进行目标温度管理医院。护理水平较低,并且毫不奇怪的是这些患者的神经学结局更差。
老年患者在医院接受较少的心脏介入手术,而且总体上护理也较少。Hirlekar等在瑞典心肺复苏注册中心对名≥70岁的老年IHCA患者进行了调查。70至79岁患者的30天生存率为28%,80至89岁的患者占20%,=90岁的患者占14%。作者发现与年龄增加,插管次数减少,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减少存在关联。
老年患者也可能对复苏后治疗效果差,例如,Wallmuller€等研究了名进行了24小时目标温度管理(TTM)的患者,发现TTM与65岁患者的良好神经系统预后显着相关,而与[65-74岁]老年患者的结局无关:OR1.49(95%CI:0.90-2.47);75岁:OR1.44(95%CI0.79–2.34)。他们提出,如果老年患者的神经元可塑性较小,他们对TTM的反应也可能会降低。Mader等在“心脏骤停注册中心提高生存率”(CARES)数据集中验证了这一发现,选择了OHCA后75岁并接受TTM治疗的患者(n=)。在室颤患者中,TTM与住院死亡率之间没有显着相关性(OR=0.88;95%CI0.62–1.25,P=0.)且接受TTM的不可电击的患者实际上住院死亡率更高(P0.)。
最后,Chen等进行了一项纵向研究,研究了名65岁或以上的IHCA白人和名黑人IHCA存活至出院的患者,医院的治疗因素后仍显示出1年,3年和5年生存率的种族差异仍然存在。这一发现突出表明,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有意义的远期结果与出院后为CPR老年幸存者提供的护理质量之间的关系。
结论
接受CPR的老年患者的预后似乎比年轻患者差。但是,年龄较大(定义为65岁或65岁以上)不能作为拒绝CPR的理由。有助于老年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决策的证据仍然有限,由于缺乏对老年人年龄亚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