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论著尿1酸性糖蛋白在慢性心力衰竭
TUhjnbcbe - 2021/5/3 13:38:00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在本公号留言删除!

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6(04):-

作者:李治1,向小均2

单位:1.医院急救部;2.医院呼吸内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尿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glycoprotein,α1-AG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诊断效能。

方法

选择年6月至年12月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的46名设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完成尿α1-AGP浓度测定,分析其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α1-AGP/肌酐(creatinine,Cr)比值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素氮[(76.55±12.53)mmol/Lvs.(6.05±1.95)mmol/L,P0.05]、Cr[(.44±17.50)mmol/Lvs.(7.53±1.69)mmol/L,P0.05]、肿瘤坏死因子-α[(6.34±0.45)pg/mLvs.(2.12±0.16)pg/mL,P0.0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及肾功能损害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α1-AG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α1-AGP浓度升高的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患者α1-AGP/C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尿液中α1-AGP浓度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尿α1-AGP浓度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高表达,其浓度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心肌梗死导致心功能不全、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心力衰竭常继发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心肌梗死、肾功能损伤等慢性病或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1]。在临床中,主要分为由收缩功能不全或舒张功能不全引起的心力衰竭。收缩功能不全引起的心力衰竭由于患者心脏射血功能减退,心脏超声检查中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40%即可确诊。心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为肺水肿和下肢水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CHF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该病具有很高病死率及致残率,给家庭及社会增加了负担。临床上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很多研究者认为利钠肽的检测是CHF的重要生物标记物,但是检测条件受很多因素的限制,目前尚无检测“金标准”。由于蛋白是人体生活活动中重要的元素,检测尿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glycoprotein,α1-AGP)浓度是诊断CHF的重要指标,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2]。本文探讨尿α1-AGP浓度在CHF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诊断效能,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6月至年12月医院CHF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为(61.54±6.31)岁,病程为(9.6±1.7)年,其中患有冠心病15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18例、肾功能损害16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的46名设为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为(62.25±5.53)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检查前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宣教、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CHF临床诊断标准,均经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2)均为Ⅱ级、Ⅲ级CHF患者;(3)均签署同意调查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或病历资料不全的患者;(2)有急性肺水肿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3)合并精神异常、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1)标本采集:观察组入院后次日早晨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mL,对照组健康体检当天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mL,35min离心,离心力g,血清分离后放置在-80℃冰箱中,备用;两组均取晨尿10mL,放置在-4℃环境下保存,备用。(2)检测方法:采用Bradford检测方法检测蛋白浓度。将检测完蛋白浓度的样本进行等电聚焦,调节平衡后进行二向电泳,直到溴酚蓝到达胶底线位置。对电泳胶进行染色,依次按照固定、敏化、水洗、银染、水洗、显色的步骤操作。采用投射扫描仪对电泳胶图像进行扫描,截取2-DE凝胶图像,用分析仪对截取图像进行分析。严格按照双向电泳操作规范操作。将静脉血放置于正常室温下30mim后,进行血清分离,将离心仪转速设置为r/min,时间设置为10min,将分离的血清放置于-80℃环境下储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浓度,严格按照试剂使用标准操作。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生化指标,包括尿素氮、肌酐(creatinine,Cr)、TNF-α。(2)比较CHF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患者尿α1-AGP浓度差异(单因素分析)[3]。(3)多因素Logistic分析CHF患者临床特征与尿α1-AGP浓度的关系。(4)观察所有研究对象α1-AGP/Cr比值的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尿素氮、Cr、TNF-α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影响因素CHF患者尿α1-AGP浓度比较

是否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肾功能损害的CHF患者的尿α1-AG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CHF患者尿α1-AGP浓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是CHF患者尿α1-AGP浓度升高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α1-酸性糖蛋白/肌酐比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α1-AGP/C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尿液中α1-AGP浓度随着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4-6])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跟工作压力增大,CHF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同时CHF也成为了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病死率与致残率都相对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7-8]。为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应提高生物标记物的检测能力来指导临床判断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

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元素,由于人尿液检测结果中可反映整体血液和身体状态,且检测患者尿液中的蛋白质具有无创伤和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被广泛运用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冠心病、CHF等疾病检测中[9-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尿素氮、Cr、TNF-α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是一种能杀死恶性肿瘤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性的细胞因子,亦是临床发现直接杀死肿瘤作用最强的生物活性因子。在正常人体中TNF-α浓度较低,但是在CHF患者TNF-α浓度持续升高,加剧疾病的发生、发展。CHF常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损害[7]。本研究结果显示中,是否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肾功能损害的CHF患者的尿α1-AG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是CHF患者尿α1-AGP浓度升高的影响因素(P0.05),提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的CHF患者尿α1-AGP浓度升高,与陈雁汶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2]。

α1-AGP是人类血清中含糖量最多、酸性最强的糖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正常人体中浓度较低,但是在炎症、外伤时将会被大量诱导、释放出。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糖皮质激素均是上调α1-AGP的因子。α1-AGP能直接参与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能通过与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相互作用改变内皮的渗透能力,并通过细胞膜,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发生凋亡,导致收缩蛋白的分解、破坏。α1-AGP在CHF患者中呈高表达,且其浓度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新靶点[13-1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α1-AGP/C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尿液中α1-AGP浓度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尿α1-AGP浓度检测可为不同程度CHF患者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15]。

综上所述,尿α1-AGP浓度在CHF患者中呈高表达,其浓度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

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著尿1酸性糖蛋白在慢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