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新中国70周年。70年沧桑巨变。
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指出,对于我国心血管外科的发展而言,这70年,就是一代代心外科工作者从无到有的砥砺前行,从弱到强的锐意进取。
凭借这种坚韧,我国心外科工作者将心血管外科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缅怀先辈,致敬学科先锋,激励自己,未来还需全体都有负重前行,再攀高峰,再创佳绩。
学科探索期(~年):艰苦卓绝中揭开心血管快速发展序幕
年,刚回国的吴英恺教授完成了我国首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年,他又完成了我国首例缩窄性心包炎手术。
心血管外科事业开启。
“在座诸位谁能做成Blalock-Taussig手术,我就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这一美LeoEloesser教授年的在华断言,在8年后被石美鑫教授在“无前人经验可循、无文献可查、无专业设备”的条件下打破。
在此之后,侯幼临等老一辈心血管外科工作者相继开展了低温、非体外循环支持下心脏直视下肺动脉瓣切开、房间隔缺修补手术。
年,苏鸿熙教授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这与全球首例心脏内部手术仅相隔6年。手术的成功被国内40医院争相报道,标志着我国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开始起步。
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国家经济困难期,但一批专家在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高难度新型手术,包括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先天性肺动脉狭窄直视切开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主动脉瓣/二尖瓣成形术、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法乐四联症根治术。
一系列心内手术的成功实施揭开了我国心血管外科加速发展的序幕。这一番极速奋进,使得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赶上了国际心血管外科发展的步伐。
但随后文革的到来,严重限制了心血管外科的发展,但即便如此,心血管外科还是努力“发芽抽条”。
在~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二尖瓣机械瓣成功应用于临床、我国首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实施、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瓣在主动脉瓣位和二尖瓣位成功应用于临床。
学科形成期(~年):学科加速发展,微创技术应运而生
借助改革春风,心血管外科快速发展,逐渐成熟。年8月22日,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极大地推进了学科的发展。
截至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已有超过例复杂先心病治疗的报道,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第一:
我国首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在医院成功实施;我国首例Bentall医院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个液氮保存同种瓣和同种血管库在医院建立。
20世纪80年代,心血管外科发展量与质齐升,各种手术死亡率大幅降低。
年,在终末期心力衰竭这一心脏病学领域“最后一个战场”上,上海第医院张世泽教授吹响第一声号角:为一位38岁的晚期联合瓣膜病患者实施了我国首例心脏移植术。
但之后,心脏移植术无人问津。直至年,医院、哈尔滨医院、黑龙江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分别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医院于~年,为了解决供体心脏短缺、技术交流不畅等客观原因,创造性地推出了“医院”,并将这一模式向全国20几个大中城市的20医院推广。
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飞跃,环境开明,国外学子学成归国,心血管外科飞跃蓄势待发。
就在这一时期,微创技术应运而生。心血管外科的*金时代悄然来临。
学科成熟期(年至今):新技术打上“中国制造”,质控体系成熟
技术由点及面全面发展,创新挑战屡创新高
年之后,我国心血管外科常规手术技术逐渐步入正轨,各种新技术蓬勃发展。
全国数十家中心常规开展了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年手术量超过千例;自年医院建立了亚洲首个“一站式”杂交手术室以来,国内现有数百个杂交手术室;10医院引进了达芬奇系统并可开展各类心脏手术。
主动脉外科也告别“血战、死战”的困境,象鼻技术、腔内支架开窗技术、杂交技术在很多中心广泛开展。
此外随着学科的成熟,很多新技术不再是舶来品,而是打上了“中国制造”,并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技术上也是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心外科专家Reddy曾在第88届美国胸心血管外科年会指出:“新世纪留给先心病的最大难题是心脏大动脉连接异常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而在年,医院创造性发明了根部双调转手术,摘取了这颗皇冠上的“明珠”。
时任美国AnnThoracSurg杂志主编的Edmunds教授就此评价说“医院团队的工作是开创性工作!”该术式还被美国胸心外科协会杂志收入教学手术图谱。
全人工心脏技术长久以来为西方发达国家垄断。而年医院成功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用于临床。
这不仅是我国心外科技术成熟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医疗质量不断改进,但中心、区域差异突出
千禧十年,患者数量大幅增加,我国心血管外科技术也呈现质的飞跃。
~年,全国手术例数从例增加到例,心脏外科中心数量从家增加到家。年全国年手术量达例,各个亚专科手术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年,我国单纯搭桥患者死亡率从2.8%降至1.6%;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从7.8%降至3.8%;住院天数从22天缩短至20天。
图8~年,我国单纯搭桥患者死亡率(◇标记)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标记)情况
还有研究显示,~年,我国成年单纯搭桥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美国同期手术死亡率;但~,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这意味着学科建设成熟期的到来。
图9~年,我国(◇标记)与美国(○标记)单纯搭桥术后死亡率比较
医疗质量的改进,不能不提到全国性成人心脏外科多中心临床注册登记平台,这是年,医院主导建立的全国首个平台。
到年,该数据库已经涵盖17个省43家医院,纳入病例数例。到如今,已涵盖94家医院,仅~年即纳入例患者。
随着成人心脏外科多中心临床注册登记平台的建立,先心病、大血管、瓣膜病、心脏移植等一系列大型全国多中心注册登记平台也陆续建立。
这些数据库的建立,为改善医疗质量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比如医院年发表的研究就发现,即便是在我国43医院中,医院间的医疗质量差异仍非常明显,数据提示,医院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已经控制在3.8%,而医院竟高达10.1%。
图图10我国各地区搭桥患者院内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胡盛寿院士指出,从临床中获得数据,进而根据分析结果形成对*策、行业规范、公众宣教的指导,是提高我国心血管外科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行业渐趋成熟的标志。
他表示,在提高医疗质量的探索之路上,我国学者放弃了对个别新技术放卫星式的宣传、放弃了对某些个人经验的盲目追捧,取而代之的是从宏观角度对整个行
业乃至整个医疗体系的思考。
胡盛寿指出,虽然学科发展令人鼓舞,也应该看到,我国各中心间、不同区域间医疗质量仍然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心血管外科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
来源:胡盛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心外科发展:成就、挑战和应对.中国循环杂志,,3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30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长按图片,显示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