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的气机运行,生理活动的进行,其本质是物质和功能的进程,是水与火的循环。水为府,气为帅,水为气居住之舍,气为水运行之力。夫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为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故天上雨之降,实为地气之降;地气水气之升又实为天气之升。地气蒸腾为水气,需要两个条件:其一为地面水的多少,水多则潮,水少则燥而难为水j其二力热量,热不够则难升腾,则为水为霜为露为雾。同理,天气的下降也需两个条件:其一,必须有湿有云彩,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虽是好风景,但必然是干旱无雨的时分;其二是温度的降低无力浮云,温度偏高,虽有降雨之云而无降雨之实,云浮于空,闷而成热。天地水气之循环,最怕烈风横行,它可以吹走雾而去湿,也可以带走云而晴朗,水湿一过,云雨骤散而水循环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水的循环和运行的例子随处可见。居民生活用水人人皆知。我们首先要把地下水提入水塔,通过管道运入笼头,打开笼头才可使用。要把水提进水塔,有三个问题必须解决:其一是足够的水源,其二是水泵的动力,其三是管道的完整性和畅通性。同理,水塔中的水要从笼头放出也要解决三个问题:即水塔内足够的水,足够的压力和管道的畅通和完整。六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引起水的障碍。在我们人体内,水的循环也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律。少阳相火与太阴脾土是机体水循环的原物质。少阳相火起于肾,通过肝胆的生发疏泄功能携脾阴之水于上,而形成心肺之阴,在阳明燥金之气的作用下,降入下焦,入于肾,精中之浊从膀胱排出,精中之精则归于肾,成为相火的原动力。其作用的场所在于三焦,其运行的管道是肝和肺,其上行的动力是肝木,下降的动力则是肺金。如果肝木疏泄之力不足,水则可以停留在某处而成瘀,同样,肺的下降之力不足,也于使水下降无权而成瘀。肝的上升之力,其原动力来源于肾,其力的强弱既与肾有关,又与自身的健康有关,同时还受着他脏的影响(如脾肺)和环境冷暖的影响。又肝与心包一脉相连,同属厥阴,因而肝的疏泄功能的强弱必对心包有着影响。上焦之水气要从右通过肺金的通道下行,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湿润而有水气可降,其二是以三焦相火做为动力,其三是阳明胃和大肠的畅通,缺一不可。如果肺燥或胃和大肠不通,必使三焦相火之气下行受阻而逆传心包(表里关系),如果有水湿的参与,则必然会引起痰迷心窍,一一这也就是许多同行认为心包积液与通风不良有关的现象解释。一一其实不是通风不良,是肺脏受损而金气不降之过。至此,我们应该明白形成心包积液的诸多因素了吧,也就应该明白必須分类治疗的客观依据了。
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