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最新人群死亡原因数据分析显示冠心病和肿瘤为全球死亡原因的前两位,同时也是严重威胁着我国人群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两者还具有相同的发病人群(老年人)和重叠危险因素(如吸烟、不均衡饮食、缺少锻炼等),因此常常合并存在。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三种手段,其中放射治疗和化疗是许多恶性肿瘤长期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最新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24h内患者的心脏就可产生急性反应,迟发性反应发生在照射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而尸检发现,在实行放射治疗7-10年以后,患者仍可检出有心肌的病理改变存在。而化疗采用细胞*药物(如蒽环类药物)经常联合应用,并尽量使用“标准”联合化疗方案,其中每一种药物可用至接近人体耐受的最大剂量,其中蒽环类、烷化剂等细胞*药物会引起严重的心脏*性等不良反应,同时随着不良反应的出现,又会限制肿瘤患者化疗剂量强度的增加,影响患者的预期生命,形成恶性循环。
以蒽环类药物为例,常见的心脏*性包括急性心脏*性、慢性心脏*性和迟发性心脏*性。其中急性*性常表现为心内传导紊乱和心率失常,极少数表现心包炎和急性左心衰;慢性*性在化疗的1年内发生,常表现为左心室功能障碍,最终可导致心衰;迟发性*性可在化疗后数年发生,可表现心衰、心肌病及心率失常。
如上图所示,肿瘤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和年龄大于60岁,心肌损伤风险会显著增高,在合并冠心病的肿瘤患者中,必然有一部分患者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即心脏处于严重的不稳定的缺血状态,不能立即耐受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病灶,这类患者必须首先改善心脏缺血状态,才有机会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并且心脏本身也需要尽快采取措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带来的风险。作为心内科医生必须准确的鉴别出这类患者,既不能高估患者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耽误肿瘤手术时机,也不能低估心肌缺血严重程度,造成患者在肿瘤围手术期出现心脏事件。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存在很不稳定的斑块或重度狭窄,通常需要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才能改善心脏供血状态,预防各种恶性心脏事件发生,也能保证患者顺利的接受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病灶。但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需要长期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会推迟患者接受外科手术的时间,由于肿瘤患者的手术属于限期手术,越快越好。预防性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后一段时间再行外科手术,是否会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国际上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所以说冠心病的存在限制或者限定了肿瘤的治疗,而肿瘤的存在又限制了冠心病的治疗。
由此可知,冠心病和肿瘤密切相关,而肿瘤心脏病学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直到年8月14日我国关于肿瘤-心脏病研讨会上才正式确定中文正式命名为《肿瘤心脏病学》,所以肿瘤心脏病才逐渐被大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