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属于全球性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哮喘患者已经突破万。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哮喘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但是,目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哮喘知识普及还不全面,大家在哮喘防治方面都存很多误区。
误区一:长期慢性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很多患者反复咳嗽两三个月,一直没有重视,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
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出现喘息、胸闷等明显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导致病情受到延误,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误区二:没有喘息症就不是哮喘哮喘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喘息,所以很多人误认为得哮喘就一定会出现喘息症状。反之,没有出现喘息症状就不是哮喘。
事实上喘息、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等都只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典型表现。有大量哮喘患者在疾病发作时只会出现干咳、胸闷等症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表现则是干咳。疾病症状因人而异,即使没有出现喘息症状也可能是哮喘疾病。大家一定要重视。误区三、哮喘是遗传性疾病
认为哮喘是遗传性疾病,自己未患病孩子也不会患病。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不代表哮喘就是遗传性疾病。哮喘疾病与个人体质和环境中的变应原及诱发因素有关。所以没有遗传或者是过敏家族史也不能确保孩子不会患病,各位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误区四、担心药物副作用,不配合治疗
哮喘疾病临床上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就导致很多患者对医生用药产生质疑。认为激素药物的副作用很大,所以拒绝用药。激素类药物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但是哮喘用药多为吸入类,其激素剂量较低,只会对咽喉产生一些副作用,不会出现全身性作用。所以大家一定要谨遵医嘱正确用药。误区五、哮喘患者不能运动
很多人都认为哮喘患者不能运动。分析其原因,可能因为有部分哮喘患者为运动性哮喘,这类患者运动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其实哮喘患者接受规范治疗后,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环境因素对自身的刺激,是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适当运动还能够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有利于预防哮喘发作。
注:我是呼吸科医生,如果你有任何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困扰,可以私信我,及时为您解答。(慢阻肺、哮喘、肺气肿、肺大泡、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肺部感染、咳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