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促进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如何落实总书记批示精神,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组织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报今天特约刊登他们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公共卫生治理作用
秦裕辉
今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场疫情让世人重新认识到作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的宝贵价值,也彰显中医药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2日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强调,要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离不开中医药,也需要中医药参与。
一、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作用显著
1.分级医疗作用。坚持尽早对患者进行分层干预,对医学观察期患者推荐服用中成药,居家隔离。对于集中隔离的疑似患者,按照中医诊疗方案协定处方尽快给予中药治疗,做到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率,切实落实关口前移。通过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中医药方剂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以国医大师熊继柏为顾问、陈新宇院长为组长牵头制定《湖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47名专家请战下沉到全省14个市州指导中医药抗疫,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2.重症患者救治的中西医协同作用。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医院救治的临床病例数据显示:重症患者治愈时间缩短近1/3,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脱离吸氧时间平均缩短2天。重症患者中医治疗的作用显著体现在改善患者的剧烈咳嗽、呼吸急促、胸闷、发烧等症状;缩短患者病程,减少医护人员平均作业时间;提高重症病人向普通病型转变的几率。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湖南医疗队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轻症和普通型患者痊愈率%,危重症救治成功率89.19%。
3.中医适宜技术的辅助治疗作用。患者在隔离病区容易出现焦虑、失眠、腹胀、没有胃口等症状,在采用针灸、八段锦、耳穴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后,这些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医院,湖南国家中医医疗队开启了一整套中医疗法:患者按时服用中药汤剂;耳穴压豆调理患者咳嗽、头痛、失眠;穴位敷贴驱寒祛湿,缓解颈肩腰腿痛;八段锦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强身健体,这一整套中医组合疗法深受患者的欢迎。
4.康复期的整体调节作用。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整体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但多数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肺部炎症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通过中医巩固治疗,同时辅助火罐、刮痧、食疗等非药物疗法帮助病人进行恢复,症状明显减轻。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公布的数据显示,患者康复期改善率达70%,回访效果满意。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医院、医院先后开设了新冠肺炎恢复期专科门诊,为恢复期患者提供中药汤剂、中医外治、药膳食疗、传统功法保健指导等一系列服务。
5.预防干预中的独特作用。在隔离防护基础上,选择有提高正气、药食同源的中药产品,太极拳、养生操等传统强身手段,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膳,传统防病知识的采信,能有效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疫病感染风险。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根据湖南省委指示,积极探索中医药预防方法,结合湖南地域特点以及体质因素,确定了两个预防处方,共计发放了余万份,为湖南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屏障,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二、全面提高中医药院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1.强化学科建设。中医药院校应加强学科建设,发挥学校优势,结合学校特点,积极建设一流中医药学科。湖南中医药大学搭建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含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中西医结合、药学入选“国内一流培育学科”,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强化人才培养。中医药院校要以培养扎实中医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和掌握公共卫生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开设公共卫生专业,培养中医药特色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湖南中医药大学已为社会培养了15万余名以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主体的精英人才。
3.强化科学研究。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挖掘整理典籍中传染病诊治方剂,探寻中医药疫病防治规律;加强临床研究,积极研发中药新药,切实提高中医药的传染病临床治疗水平;加强科技攻关,利用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扩大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效能。
4.医院建设。医院作为中医药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院校要将医院的教学、科研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中,强化对医院的管理,切实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作者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中西医紧密合作,打造中国特色公共突发事件救治体系
黄汀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坚持中西医结合”使本次疫情应对与以往有了显著不同,中医药首次大范围、有组织实施早期干预,医院,首次成建制接管病区,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
中医药的全面参与既是打赢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因素,也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主持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但是,这次疫情防控也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中医药还未完全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之中,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在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大众对中医药的认知还存在偏差等等。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深入研究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建立完善中西医紧密合作的中国特色公共突发事件救治体系提供了重要指引。
首先,强化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将中医药融入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西医防治疫病各有所长,西医主要是针对病原的认识、分离和控制上,中医学立足人体自身功能的平衡恢复和整体调节,以及丰富多样的方法手段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应统筹协调中西医各自优势科学确定二者在传染病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和属性。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组建中医药行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行动机制,纳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疫情应急管理体系中。建立省、市、县三级传染病防治中医参与联动机制,统筹做好传染病防治中医技术指导、培训演练、会诊救治等工作,保证中医药专家在传染病发生后即时参与到防控队伍中直接接触患者,开展临床救治。只有这样,当发生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时,才会真正发挥好中医药在传染病前期预防、临床救治和后期康复中的作用。
其次,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坚持中西医并重统筹发展是推进卫生健康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健全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大力度将八段锦、太极、艾灸、刮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医疗法进行推广。各地应有序推进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为提高更多患者生命质量和实现更高水平全民健康作出贡献。进一步重视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各地医疗机构要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社会多发病,根据学科优势,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努力形成并推广一批中西医集合诊疗方案。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完善中药制剂中心建设,保障区域内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等中医药应急物资的储备。
再次,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要围绕总体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和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布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医疫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研究,促进多学科融合,助推中医药创新发展。各地要出台政策鼓励医药企业、医疗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
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加强中医疫病学、传染病学及公共卫生管理课程的教学,建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学科体系。中医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途径,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的人才。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全面提升湖南中医药救治能力
李晖蔡宏坤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中西医协同救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医院开设发热门诊,就诊人次2.46万人次;56医院设置隔离病房,收治疑似患者余人次;1.6万余中医药人员直接参与各地疫情防控工作;为重点人群和密切接触者提供预防用中药万人次;向家复工复产企业发放中药预防药.51万人份;确诊的例新冠肺炎患者中,例中医药参与治疗,占96.37%,有效率达90%以上,我省成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0例以上首个清零的省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暴露出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还存在明显的短板。
制约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救治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颈
中医药救治能力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的核心,是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的体现。全面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中医药救治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还任重道远。当前制约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救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
一、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落实不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中医药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医药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但各地贯彻落实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上热下寒”“表实里虚”现象,个别地市甚至将医院长期整体租赁承包私人经营。
二、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现实存在中医药“话语权不够”“管就死,放就乱”的现象;医保和服务价格的中医药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中药饮片、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剂型和院内制剂的管理还未完全理顺;对借中医药之名牟利的“伪中医”“养生大师”“保健领域市场乱象”监管打击还不到位。
三、中医药自身传承创新与现代化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管理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县没有设置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特别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中医药人员与机构“西化”,临床疗效降低;人工种植养殖中药材和加工炮制不规范,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
四、承载中医药发展主阵地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医院基础条件还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设备设施陈旧,我省仅有2家中医医疗机医院;全省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基本无独立的感染病区,发热门诊、急诊、ICU、呼吸等科室救治能力薄弱,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全面提升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的建议
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湖南中医药救治能力。
一、切实加大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西医协同机制,是提升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的工作前提。医院感染救治能力建设投入,从省级层面进一步完善中西医协同救治病人的机制,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
二、努力建医院,深入挖掘中医药特色优势,是提升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的根本之策。要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每个县市至少举办好1医院,建立中医药服务的考核补偿机制。
三、加快培养具有中医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中医疫病防治人才队伍,提高中医疫病防治能力,是提升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的核心关键。医院、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等优势资源,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四、加快供给侧改革,培育好中医药产业体系,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提供物质支撑。大力发展中药农业,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中医药企业,研发一批疗效独特的湖湘“名药”,提高临床疗效。
五、推动湖湘中医药开放发展,主动融入国际医药体系,是提升我省中医药救治能力的责任担当。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主动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经验做法,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加快湖南“中医药强省”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救治能力,为抗击重大疫情提供坚强的保障是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我省要抓住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的机遇,弘扬湖湘中医“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神农尝百草的牺牲精神”,创造湖南中医药新辉煌。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后疫情时代中医疫病学的构建与实践
何清湖
在当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情形下,中国的疫情防控成效为世界瞩目。“中西医并重”的根本医疗策略,不仅使我国社会运转和经济发展近乎步入正轨,而且使整个国家健康卫生水平乃至社会发展格局有了焕然一新的提升。面对病毒的易变异特性,总结中国疫情防控经验特别是中医药学防治新冠疫情的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中医疫病学也将是建设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重要板块。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取得了哪些成绩?毫无疑问,疫情初期,面对新型病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第一时间组织专家拟定了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针对性有效方剂,并推出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代表的有效成药,在第一时间应用到临床中;各省市结合当地特点及体质特征推出本土方案参与防治,及时遏制了疫情蔓延的势头;从治疗上来说,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轻转重、重转危以及死亡率明显较低,正如张伯礼院士所说:“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冠肺炎的治疗,特别是在中药进入方舱后,帮助患者改善症状,降低轻症转重的比例……中医药可以帮助控制患者不转重,不转重就没有死亡,同时在恢复期促进康复,减少后遗症”。因此,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始终将中医辨证治疗的具体内容纳入其中,凸显出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何中医药能够有效防治新冠肺炎?首先,中医药学对于瘟疫并不陌生。据史料不完全统计,中国在进入文明历史的进程中,就经历了大大小小约余次瘟疫的侵袭。历代中医先贤们在与疫病的抗争中博极医源、精究方术,积累了大量抗击疫病的经典方药及救治举措,在疫病治疗经验上可谓积累丰厚。同时,中医先贤还依据大量经验凝练理法、审查机要,形成了提纲挈领的高度理论及方证认识,在面对新型病种时能见招拆招、随证制宜。可以说,中医药学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其宝贵经验和高屋建瓴的临证理法是制胜关键,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发掘和传扬。
如何构建中医疫病学?早在年SARS疫情之后,我与原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袁长津教授共同合著《现代中医疫病学》一书,对构建中医疫病学开始了初步探索。我认为,中医疫病学的构建应当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抛开实践空谈理论,是空中楼阁;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行为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构建中医疫病学,必然要在中医防治疫病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理论、梳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临床中不断践行、实际验证,才能真正形成实事求是而效验确切的理、法、方、药。
二是经验与循证相结合。对于医学研究来说,虽然自然科学方法或者说循证医学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手段,但是面对新型疾病的出现,我们不能只等靠创制新药对抗新病。中医之汗牛充栋的医学经验、高屋建瓴的临证理法、灵活辨证的处方用药,更能在危难关头彰显优势疗效。当然也要注意,科学技术始终是第一生产力,如何通过循证医学进一步研究中医药、证明中医药,是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接轨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医疫病学构建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三是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虽说中医药学抗击疫情具有明显成效,但西医学现代诊断检测技术、急救手段、外科手术、生命维持系统等同样在新冠肺炎的救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中、西医各有所长,正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达到了抗击疫情的最佳效果。因此,构建中医疫病学,要以中医疫病理论和中医辨证防治知识为主体,同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和西医传染病的理论和方法,才能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中医药防治体系构建。
四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中医药学千百年来积累了大量针对各类疾病、各种情形的丰富方药,并总结出了许多具有高度指导意义的理论与方法,为未来可能的病种防控提供了扎实的素材。我们在尽可能完整继承这些宝贵的中医药学素材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开拓进取地研究、不拘一格地萃取,才能使中医药学历久弥新、生机无限。传承是学科发展的基础,而创新是学科进步的动力,中医疫病学只有以丰厚的中医历代临证理验为根基,并高举创新旗帜,融贯科研、西医、科技力量,才能真正形成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务实性的成熟学科。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强化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秦伟明谭顺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要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们应找准着力点,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铸就牢固的卫生基石。
补齐短板是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早在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并重点解决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当前,要补齐农村公共卫生的县、乡、村三级网络服务体系的短板,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强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指导和帮带,对三级服务网络进行分级强化建设;要补齐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服务设施的短板,完善医疗设备、医疗废弃物处置、农村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大农村防护物资的储备和防控信息化技术建设;完善“订单制”毕业生服务基层计划,推行上级医疗机构卫生人员“驻村帮扶”工作,补齐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乡村医生队伍短板;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体制机制,补齐农村公共卫生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短板。
强化资金保障是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根本。无米难为炊,将军难打无兵之战,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需要创新“筹钱”“用钱”“管钱”的新模式、新理念和新思路。要立足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创新“筹钱”新模式,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地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合理的财政投入,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通过吸纳社会资本、乡镇集体经济、农村自治组织,多渠道增加农村公共卫生建设投入;要聚焦农村公共卫生的“防、控、治”,创新“用钱”的新理念,将每一分“救命钱”用在农村常见病的预防、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基础疾病的治疗这些“刀刃上”;要坚持绩效管理和动态监控相结合,创新“管钱”新思路,将季度或年度的绩效考核与项目资金使用的动态监管相结合,让每一分钱都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关键。此次疫情防控,中央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这是战胜疫情的根本政治保障。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明确党管农村卫生工作的政策导向,推动干部培养、要素配置、制度安排向农村公共卫生薄弱环节倾斜;加强党的领导,要坚持党抓农村卫生工作的行动导向,推动各层各级真抓实干、干出实效,“从小事做起,把大事干成”;加强党的领导,要发挥党管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推动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全面提升农村居民公共卫生素养和科学应对诸如非典、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重大事件的能力。
总之,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健康工作,建设科学、完善、有效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健康中国才有自信的底气,乡村振兴才有牢固的基石。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原载《湖南日报》(年12月1日14版)
[责编:邓玉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