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杭州网消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自己每次做血常规检查时,医生抽血后都会顺手摇一下管子。其实这不是因为“好玩”,而是为了防止血液凝固之后无法完成样本检验。近日,医院,检验科就收到一份“特别”的血液样本,明明按照正常流程送检,但血液还是凝了……
检验科经验丰富的老师一看标本状态——红细胞细沙样的挂在管壁上,立马觉得蹊跷,怀疑这管血液的主人患有冷凝集素病。
原来,这份样本是来自一位65岁的患者萧大伯,据萧大伯自述,年轻的时候就常常遇冷,感到身体不舒服,但是暖和一会,不适症状就消失了,因此萧大伯平时注意保暖,医院看过。
“我不仅冬天过得严实,夏天也不敢太凉快,要穿厚一点”,萧大伯说自己在空调房里还要穿毛衣,结果一直这么拖了多年,前不久不知道怎么了,人没力气了一个月,突然有一天昏倒失去意识。
“大概昏迷有几十秒,但是人醒了以后,反应特别迟钝!”家人感觉萧大伯人不对,医院。
随后,萧大伯被收治在血液科,血液科曹利红副主任医师问诊得知,患者多年来反复贫血,并结合检验科结根据初步判断,再查冷凝集试验结果为阳性,确诊冷凝集素病。
什么是冷凝集素病?曹利红副主任医师介绍,这是一种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引起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又叫“冷血凝集素病”或“冷凝集素病”。
冷血凝集素病的特点是在较低的温度下,这种抗体能作用于患者自己的红细胞,在体内发生凝集,阻塞末梢微循环,发生手足紫绀症或溶血。
年一项研究证实,冷凝集素病在寒冷地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是温热地区的4倍。在北欧,这种病主要发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7岁,但也有30岁人群,患病率为16‰,我国发病率较低。
在萧大伯的检验报告中,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红细胞数量,只有1.03*10^12,而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一般在(4.30-5.80)*10^12/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超标了一倍还不止。
血液科曹利红副主任医师介绍,萧大伯确诊病情后,立即为其配输洗涤红细胞,同时药物控制异常免疫。大约一周后,萧大伯的血色素逐渐稳定,意识情况也有所好转,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指标有了较高的提升,目前萧大伯每月复诊,病情控制稳定下来了。
健康提醒
原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病因不详。继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分为三种情况:
①急性型:可能是感染因素刺激淋巴细胞克隆生长,产生特殊的冷凝集素,见于某些病毒性疾患,如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疹、心包炎等。
②亚急性型:见于某些淋巴网状系统恶性肿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③特发型:病因不明,见于年长者,表现为肢端青紫、溶血性贫血和血尿三联征。
医生建议,如有以上症状,建议及早就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