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大学医学院部分师生西迁,组建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医院随之诞生,年搬迁至现在的地址,并且命名为西安医学院第一医院,年与西安交通大学合校,现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管大医院。目前,医院已入围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医院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年医院*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年上半年门急诊患者万人次,出院患者8万人次,手术操作3.3万例次,平均住院日5.92天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学科设置齐全,共有医疗医技科室57个,其中医疗科室46个,医技科室11个。神经疾病、心血管病、传染病、妇产、癌症、精神6个专业牵头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泌尿外科(含肾移植科)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皮肤科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14个;中医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老年病重点培育专科。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学科7个、陕西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6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45个。交大一附院是国家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承担着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及覆盖全球34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本科教育等各层次和各专业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8个专业基地)、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7个专科基地),是教育部、卫健委联合颁发的“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高校医院临床实践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临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核心单位。获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首批课程思*示范课程1门,国家住培重点住培专业基地3个,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9门,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年获批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2家省级临床研究中心、1家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研究院。近3年获得各类科研项目项,金额数近2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ESI近20篇,高影响力论文期刊近百篇;中文文章核心以上期刊余篇,获国家奖1项,教育部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省级科技一等奖6项。医院科研排名位居年度复旦排行榜23位,西北第一。
医院注重专科和技术发展,广泛开展磁压榨、磁锚定、磁导航、磁悬浮、磁示踪等5大类17种创新技术探索;研发国产ECMO突破了国外抗凝涂层技术封锁,与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起搏器至今仍有迭代产品供应临床。器官移植技术领域,肝移植、肾移植水平和数量达到国内先进,肾移植数量超过例,“肾脏移植关键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施全国首例试管婴儿亲体肝移植,外科梦工场在离体器官灌注保存方面取得突破。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位居西北第一。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完成世界首例“完全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植入手术”,研发可降解心耳封堵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开展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搭桥、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等多项高难度手术,并与国际水平接轨;开展微创多瓣膜置换、瓣膜置换(成形)+Bentall术+房缺修补、复合切口下瓣膜置换+冠脉搭桥等多项国内首例高难度多病种复合性心脏微创手术。感染性疾病防治与炎症领域,制订了首部《中国乙型肝炎病*母婴传播防治指南》,显著降低了乙肝感染率。腔内微创领域,开展了国内首创蓝激光在前列腺增生或膀胱肿瘤腔内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大幅优化微创效果。
为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实现优质资源扩容,医院全面推进“一院多区”的发展战略,打造“三院四区”的发展格局。“三院”医院总院(西安市雁塔区)、医院(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在建)和东院区(西安市阎良区);“四区”包括兴善寺院区、南院区(在建)、行*院区和创新港MED-X研究院。编制床位张,现有职工人,其中在岗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名。有双聘院士5名,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6名,“杰青”3名,“优青”3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0名。此外,医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落实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策,开发了国内首个实现就诊全流程线上线下医院——“医院”。自年上线至今,用户突破万人,为患者提供在线预约挂号、视频问诊、检查检验预约、报告查询、健康档案查询、药品配送到家及在线随访等多种医疗和扩展服务,形成完整的在线医疗服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