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原奶产业深度报告供需紧平衡时代来临,上下
TUhjnbcbe - 2023/9/20 20:46:00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s://m.sohu.com/a/260285967_100039581

如需报告请登录。

1供需矛盾持续,奶价波动中枢上移

1.年奶价开始新一轮上涨

自年农业部公布奶价统计数据以来,我国的原奶收购价格经过四个明显的波动阶段。

1)年1月-年7月,食品安全事件时期:由于金融危机以及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原奶价格从年3月的2.98元/公斤下降到年6月的2.30元/公斤,降幅-23%。而随着公众消费信心逐渐恢复,而前期淘汰大量奶牛导致供给不足,从年6月开始,原奶价格开始报复式上涨,09/06至11/02的22个月时间,原料奶价格累计上涨39%。

2)年10月-年3月,国内外奶价共振时期:年7月份开始又出现一波明显的加速上涨,至年1月,涨幅累计达到25%,是涨幅最快的一次。之后又快速下跌,至年3月,跌幅累计达20%。这次波动主要原因是,年我国养牛散户退出加速,奶牛存栏减少,并且国内与新西兰同时出现干旱减产,新西兰8月肉*杆菌事件暂停对外出口,导致13年下半年国内出现了“奶荒”,各大乳制品企业均加大了进口订货量,年我国全脂奶粉进口量大幅增长53%,脱脂奶粉进口量同比增长40%,年新西兰恢复出口后前期积压的订单集中到货,14年大包粉进口量在高基数下继续同比增长8%,导致国内大包粉库存激增。再加上国内养殖企业在年开始扩群,年供给过剩,国内外奶价均出现暴跌。

3)季节性波动时期:年3月-年12月,我国原奶价格步入相对稳定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原奶供应全年来看是均衡的,但是需求季节性波动。因此在需求旺季的时候,供给不足,价格走高。在需求淡季的时候,供给过剩,价格走低。价格高点一般出现在1-2月份春节期间,春节后开始下跌,价格低点一般出现在8月份。-年这四年的平均原奶价格分别为3.45/3.47/3.48/3.46元/公斤。

4)供给偏紧时期:年12月开始,原奶价格突破前期旺季高点,年淡季价格也没有明显下降,淡季最低价格甚至超过往年最高价格。奶价虽然还是呈现季节性波动,但是整体供给紧张的趋势开始变得更加明显,奶价波动中枢上了一个新台阶。年原奶平均价格为3.65元/公斤,同比上涨5.38%。

从全球奶价波动来看,年之前,我国原奶价格和欧盟28国平均价格相差不大,波动趋势也与国际奶价波动趋势相同,但是年之后持续上涨,远高于三大主产区奶价。-年我国奶价下跌周期与国际奶价联动,新西兰奶价受中国因素影响波动更大。国际奶价波动原因我们在后文详细论述。

1.2牛奶影响供需的因素多,属于特殊农产品

牛奶与一般农产品有显著不同:

1)供给短期内无法调整,原奶也无法保存。奶牛每天都必须产奶,每天的产奶量相对稳定,而消费者购买乳制品的量是每天波动的。原奶只能保存1-2天,保质期比新鲜蔬菜还短。原奶如果不尽快送到加工厂进行加工,细菌会让原奶很快变质。原奶若加工为常温奶,可以保存6个月,如果加工为低温奶,保质期最多只有十几天。如果要长期保存,必须喷成奶粉或制成奶酪。而由于我国奶价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奶粉奶酪是可以国际贸易的,所以我国的原奶喷粉就意味着亏损。

2)产能扩充时间周期长。犊牛从出生到产奶,需要等待两年时间。等到奶牛数量上来,奶价可能已经走上了下跌通道。虽然可以通过降低奶牛淘汰率,延长奶牛寿命来增加次年的产量,但是成本较高而且不可持续。当牛肉价格也同样高企的时候,延长奶牛泌乳期不一定比淘汰划算。

3)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特殊,以液态奶为主,固体消费(如奶酪、*油等)比重低。欧美等发达国家,干乳制品和液态奶的比重7:3,在我国是3:7。液态奶保质期短,因此供需的风吹草动造成的波动更大。

除了需求短期容易波动,供给端也有很多干扰因素。供给端波动的原因可以分类为天气、存栏、单产、*策、库存和进口等几个方面。

1.3我国原奶产销分布不均衡,种养分离,养殖成本高于欧美

奶牛的温度适宜区为5~25℃,当夏季气温高时,奶牛产生热应激,产奶量下降。北纬40度左右是世界公认的*金产奶带,中国的*金奶源带主要在长江以北区域,而牛奶的主要消费市场却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南沿海地区。

与中国相比,美国,日本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纬度更高一些,养牛*金带和玉米种植带在美国偏中部,欧美国家很早就形成了就地生产饲料,就地养殖奶牛产奶的模式。

我国的奶牛养殖大部分是种养分离,即养牛的没有地,种地的不养牛。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一项调研显示,我国有56%的牛场没有土地配套。种养分离除了造成玉米青贮、优质牧草需要外购之外,更大的挑战是造成了粪污消纳的压力。一般来说,每头成年牛每天产粪20公斤,尿液10公斤。年,我国很多牧场因粪肥无处消纳被迫缴纳排污费或造成牛场关停,尤其是南方地区和大城市周边地区。欧美奶业大国基本以家庭牧场为主,种养结合为主。根据奶牛营养标准配置耕地中种植牧草或饲料玉米的数量,奶牛排除的粪污成为饲草种植有机肥料的模式。

在饲料方面,国内玉米价格显著高于国际市场,豆粕等蛋白饲料依赖进口,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缺口大,也基本依赖进口。年我国规模牛场每公斤牛奶成本为3.2-3.6元,大幅高于世界平均1.8-2.2元的水平。高成本带来高奶价,我国原奶价格处于较高水平,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高奶价减去高成本,我国奶牛养殖业仍然处于微利状态,稍有波动就会亏损。

1.4中小散户退出,供不应求是奶价上涨的原因

年以来我国牛奶总产量徘徊在万吨左右。年以来,随着牛奶消费渗透率的逐渐提升,也带动了上游奶牛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年是高速发展期。但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年以来,我国原奶产量基本在吨左右徘徊。

年,全国牛奶总产量万吨,同比增长4.1%,是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如果按国内生产液态奶与进口液态奶之和计算,年液态奶消费总量约.2万吨,同比增长6.5%,需求增速快于供给。

国内散养户和中小牧场退出,奶牛存栏不断减少,原奶供不应求,是年以来奶价开始上涨的原因。总产量徘徊不前的背后是我国奶牛存栏量的大量减少。我国全群奶牛存栏量从年的万头,下降到年的万头,下降15.7%。如果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牛奶产量除以平均单产来反推成乳牛存栏,年我国成乳牛存栏仅为万头,较年的万头下降35.5%,较年的万头下降21.06%。

此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奶牛存栏量万头,包括了*褐牛,牦牛,水牛等商业化程度低的牛群,如果仅统计荷斯坦奶牛,年存栏总数仅为万头,较年下降31%。也就是说08年以来,我国奶牛存栏量不断下降,仅靠不断提升奶牛单产来增加原奶产量。

年包头市农牧局曾列举出当地奶牛养殖业的困难主要有五个方面问题,这也是我国奶牛养殖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其中,环保问题和奶农盈利问题在16-18年尤为突出,造成了散户和中小型牧场的大量退出。

环保压力和持续亏损加速中小牧场退出: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年,我国养殖业面临环保压力陡增,而且年奶价不断下降,而养殖成本不断提高,迫使散户和中小牧场加速退出。

1.5乳制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长期来看进口冲击还会加大

液体牛奶由于不易保存,且含水量高,运输不经济,全球乳制品贸易中以干乳制品为主。我国进口乳制品以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为主,可以替代牛奶的部分工业用途,例如用于制作冷饮、烘焙产品、婴幼儿配方奶粉等。此外,大包粉(即全脂和脱脂奶粉)还可以兑水还原成液态奶,再制成风味奶和酸奶,但是需要在外包装显著位置标明“复原乳”。

根据FAO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大陆口岸进口大包粉(包括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总量占全球总贸易量的15%,年-年占比最高接近20%。

从全球贸易的角度来看,全球大包粉主要净进口国中,除了中国,大部分国家为中东,北非,东南亚等不适合养殖奶牛的低纬度国家。最大的出口国是新西兰,其次是美国,再次是德国、荷兰、法国等欧盟国家。

新西兰是我国乳制品进口最主要的来源国,尤其是全脂奶粉,年,90.9%的全脂奶粉来自于新西兰。新西兰由于原奶产量远高于需求量,因此生产全脂奶粉具有价格优势。欧盟和美国由于生产*油和奶酪较多,因此脱脂奶粉和乳清粉有价格优势,中国从欧盟进口更多脱脂奶粉和乳清粉。

年以来,欧盟不断增加原奶供给,增加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对中国的出口。但是从年的情况来看,新西兰仍然是我国进口大包粉最主要的来源国,占比74.4%,但是相比于年的占比超过80%,份额有所下降。来自欧盟的大包粉进口同比增长最快,增长了39.5%,其次为澳大利亚。

我国乳制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在奶价快速上涨的19年提升尤为明显。将年所有进口乳制品折合生鲜乳为1,万吨,同比增长7.1%,占国内产量的54%(年牛奶产量万吨)。

未来随着中新和中澳自有贸易协定的进行,大洋洲进口乳制品关税持续下降直至为0,进口量还会继续提升。年4月7日,中国和新西兰正式签订了《中新贸易协定》,《协定》中规定,中国将从年10月1日起逐年降低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关税,并且,于年1月1日前将液态奶、奶油、*油、奶酪的关税降为0,年1月1日将大包粉关税降为0。

为了减少关税下降对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冲击,除了用逐年关税税率递减的措施之外,协定还规定了每年进口的限额,对于限额以内才享受以上的减让税率,限额以外只享受最惠国税率(即基础税率)。虽然每年的进口限额都在提升,但是每年超过限额触发特保的时间都提前。目前的限额内的进口量占我国大包粉进口总量不到20%。液态奶和奶粉的进口限额将分别到年和年取消,到时候新西兰的大包粉和液态奶的性价比将更高,对国内的冲击会加大。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也有类似的约定。澳大利亚在我国乳制品进口来源中排名第四位,占我国全部进口份额的4.4%。在中澳贸易协定自年12月20日生效起,乳制品分别设置了5、10和12年的过渡期。在实现完全自由化后,乳制品的平均进口报关关税将由目前的12.3%降为零。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年降为0,奶酪*油等在年降为0,奶粉现行10%的关税将在年降为0。在过渡期,全脂奶粉每年也设定了限额。全脂奶粉的限额在年取消,届时所有关税均降为0。

面对进口大包粉的冲击,我国奶业需要加大对复原乳使用的监管。复原乳是用奶粉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与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在营养成分和口感等方面有明显区别,目前还没有发布复原乳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年2月,我国生乳新国标第一次讨论稿发布,在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复原乳鉴定这3个新修订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引入了糠氨酸和乳果糖这2个新参数,能够对是否添加复原乳进行检测。此外,灭菌乳中将不再允许添加原料奶粉(复原乳),对灭菌乳的定义和年版有所不同,年版把灭菌乳定义为“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新标准定义为“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这意味着,灭菌乳中将不再允许添加原料奶粉(复原乳)。

2我国奶牛养殖业规模化进程加速,但奶源紧缺将延续

2.1大型牧场为主体,原奶质量逐年提升

年以来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从6吨快速提升到7.4吨,主要因素其实是单产较低的散户快速退出,而规模养殖场的比例被动提高。年,我国奶牛规模养殖的比例仅为19.5%,年这个数字提升到62%。

我国奶业正在走上以大型牧场为主体的发展道路。年,头以上规模牛场存栏占规模养殖总存栏的77%。其中,存栏头以上的养殖企业(或集团)超过家,万头牧场75个,奶牛存栏达到万头,占我国荷斯坦奶牛总存栏数的44.6%,日产生鲜乳3.1万吨,占全国牛奶总产量的37%。头以上规模牧场占比如此之高在世界范围是比较少见的。

规模化率提升带来奶源质量的不断提升。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提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我国奶牛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的产业技术和装备得到迅速推广。现代化的饲料制作和营养管理技术、奶牛发情监测和同期发情技术、疾病和生鲜乳快速诊断技术、青年公牛全基因组检测、现代犊牛饲养技术、环境控制和粪污处理技术得到普遍应用。规模牛场%实现机械化挤奶,其中80%以上的牛场使用的是奶厅挤奶模式,93%的牛场配备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全株青贮的使用率达到90%,进口苜蓿干草的使用率是50%。

我国生鲜乳卫生标准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年菌落总数平均值全国监测数据是29.5万CFU每毫升,这个数字明显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50万的标准。年,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全国监测数据的平均值33.04万,也显著低于美国75万和欧盟40万的标准。规模示范牧场的生鲜乳质量水平则更高。

2.2大规模牧场成本高,利润波动大

即便现在规模牧场逐渐成为主体,但是与下游的乳制品加工行业相比,奶牛养殖业仍然是非常分散的。奶牛养殖规模较大的前27家企业,年的牛奶产量仅为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6.3%。而下游的乳制品行业CR3达到49%。

由于上游养殖业过于分散,且原奶不易保存,必须马上加工,因此,上下游在进行奶价谈判的过程中,上游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当奶价上涨的时候,抢奶现象发生,一些牧场不履行合同,乳制品企业抱怨收不到奶。而行情差的时候,供给过剩,上游亏损严重,养殖户倒奶杀牛,加速行业波动,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规模牧场由于养殖条件好,原奶质量高,在原料奶销售的时候往往较散户有一定的溢价。但是近年来,由于规模牧场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溢价率在逐年下降。

规模牧场的溢价率和原奶价格基本成正比。在奶价低迷的-年溢价率在下降,奶价有所反弹的年也有所反弹,但是很难回到年之前25%左右的溢价率水平。

2.3新建规模牧场难度大,奶源紧缺将延续

虽然大规模养殖场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较国内家庭牧场有明显优势,但是大规模牧场的投资规模大,在奶价波动周期中资金压力很大,盈利性波动性大,环保压力大,并不适合作为奶牛养殖业的主体。从世界各国的奶业情况来看,万头牧场并不多见。

年,当原奶价格高企的时候一度引发了奶牛养殖业的投资热潮,不少千头万头牧场兴建。但是年原奶价格快速下跌,并且在-年继续萎靡不振,让奶牛养殖企业纷纷亏损。

上市奶牛养殖企业资金雄厚,抗风险能力强,但是在-年也出现明显亏损现象。年盈利情况才刚刚有所好转。

上一轮盲目扩张的惨痛经历让规模牧场扩群更加谨慎。此外,由于环保,土地等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新建大规模牧场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这一轮奶价上涨过程中,上游扩群意愿并不明显,预计奶源紧缺的状态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2.4奶源争夺战进入下半场

未来以规模牧场为主体的情况下,牧场的退出和扩群都比较谨慎,因此奶价周期波动会越来越弱化,但是规模牧场的话语权也会提高。从年开始,下游乳企投资上游牧场,“抢夺奶源”的现象开始变多,例如龙头企业伊利和蒙牛,为了稳定上游原奶供给,纷纷与大型养殖集团进行股权合作或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原奶价格走势研判:年下半年见底回升

3.1全球乳品价格复盘:-年供给失衡,年恢复平稳

从全球奶价波动来看,年之前,我国原奶价格和欧盟28国平均价格相差不大,波动趋势也与国际奶价波动趋势相同,但是年之后持续上涨,远高于三大主产区奶价。我国国内原奶收购价格在年2月见顶,但是由于-年人民币相对于欧元持续升值,导致下图换算成国际奶价并没有下跌,进口乳制品有更明显的性价比。-年我国奶价下降周期与国际奶价联动,新西兰奶价受中国因素影响波动更大。

年,由于我国养牛散户退出加速,奶牛存栏减少,且当年与新西兰同时出现干旱减产,新西兰8月肉*杆菌事件暂停对外出口,导致13年下半年国内出现了“奶荒”,各大乳制品企业均加大了进口订货量,年我国全脂奶粉进口量大幅增长53%,脱脂奶粉进口量同比增长40%

过去由于欧盟严格实行配额制,总体产量较为稳定,全球供给增长主要来自于新西兰和美国。欧盟于年4月正式放开了乳制品生产的配额,奶农们在年就做好了扩产准备,3年之间,欧盟累计增加了1万吨约当产量(相当于增加了万吨原奶产量,是中国的年产量的两倍以上)。新西兰和美国的奶农也在积极增加产量。

但增产的同时遇上了年俄罗斯进口限令和中国进口大幅减少。中国年进口减少的原因是年积累了过多未发货订单,大包粉库存大增。

由于-年欧盟原奶价格持续低迷,欧盟委员会在-年实施市场干预*策,收储脱脂奶粉,三年一共收储了38万吨。此后,从年底起,*府以尽量不影响脱脂奶粉市场价格的方式逐渐释放库存,其中在年下半年到年上半年抛储数量较多。截止到年6月,终于抛储完毕。

但是脱脂奶粉的收储和抛储还是影响到了*油的价格。由于脱脂奶粉库存高,价格持续低迷到年缓慢回升,作为伴生产品的*油价格涨幅较大。随着脱脂奶粉价格回升,*油价格开始正常回落。

相对于脱脂奶粉和*油,全脂奶粉和奶酪价格在年后就保持相对稳定状态,19年由于我国进口量上升,全脂奶粉价格稳中有升。-年那一波的供需失衡带来的价格大幅波动终于平息。

3.2年四大产区产量增速将回升,奶价上涨幅度预计放缓

由于看到中国和其他主要进口国的需求增长的趋势,近10年,美国和欧盟的原奶产量不断增长。新西兰经过了快速增长后进入相对稳定期,年受干旱影响,产量同比下降0.73%。澳大利亚由于极端天气,火灾等影响,年产量下降6.58%。

四大产区产量合计来看,每年的原奶产量都有小幅提升,由于大洋洲的减产,年增幅为近10年来最低,仅为0.17%。

从进口需求来看,中国、墨西哥,印尼,韩国等乳制品进口量逐年提升。我国是全脂奶粉最大的进口国,随着国内供给的持续偏紧,预计中长期进口量还会不断增加。

受进口需求的不断提振和近期国际奶价的上涨,近两个月欧盟和美国的原奶产量继续增加,且幅度有所提高。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原奶产量减产幅度也开始收窄。预计年四大产区整体供应量将增加。

3.3疫情黑天鹅事件,奶价短期承压,预计三季度见底

新冠疫情对国内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行业是一次短期冲击。疫情对奶牛养殖行业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疫情发生之初,上游奶牛养殖业面临种种困难,交通受阻,饲料等无法运入,产出的鲜奶也难以运出,局部区域又出现倒奶现象。

2)春节是下游乳制品销售的旺季。今年走亲访友的礼品需求大幅减少。乳制品终端库存累积,对上游的原奶需求大幅减少。

3)由于屠宰场关闭,牧场不能正常淘汰奶牛和公牛犊,减少了本应有的现金流入。

下游乳企也意识到为了平稳发展,保持上游供给稳定越来越重要。各大乳品企业虽然面临销售停滞的压力,第一时间出台各种帮扶*策,坚持保价保量收奶,国内大乳企每日喷粉最高达万吨,对上游形成保护。

1)伊利股份:公布了规模约50亿的牧场支持计划,一方面在疫情期间伊利全额收购合作牧场原奶;另一方面针对部分资金和物资困难的牧场,则开通绿色融资渠道,截至目前已拨付牧场6.7亿元。

2)光明乳业:也公开承诺对合作牧场“不拒收一滴奶”,并承诺不随意降低原奶收购价格,保护上游养殖业。

3)蒙牛乳业:提出了五大保障措施:保收购,保供应,保运力,保资金和保运营,保证上游合作牧场不倒一斤奶。

疫情对于乳制品行业冲击只是一次性的,随着下半年需求恢复正常,渠道库存出清,整体需求恢复正常增长。因此预计国内原奶价格上半年压力较大,三季度旺季见向上拐点。

目前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对国外乳制品行业也是一次大的冲击,预计冲击的结果也会类似于我国,短期供需再次失衡,奶价大幅下跌,但是后续需求恢复,恢复上涨。

4世界主要牛奶生产国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分析

前面提到,牛奶是特殊的农产品,同时也是生活必需品,供需的短期扰动会带来更长期的供需失衡,必要的时候需要*府出面进行价格干预。欧美等发达国家,奶业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在维持产业链上下游平衡发展方面有更加丰富的经验。按照不同国家的奶业供需关系来看,这些国家平衡奶业产业链主要有几种模式:

1)强需求国家:统一调配和配额制,国家给予适度指导和补贴。主要对应的是奶牛养殖成本高,不具备资源禀赋优势,但是国内需求又必须满足的国家,如日本和以色列。

2)强供给国家:合作社模式,典型代表是新西兰。国内需求小,乳制品出口市场大。奶农合作社连接上游奶农和下游加工乳企,起到调节与平衡供需关系的作用,将产业链利益分配纳入企业内部管理,透明化程度高。

3)强供给+强需求:*府托底和市场化*策相结合: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由于奶业是农业中非常重要的部门,*府有价格托底*策和贸易保护*策。但是加入WTO后,尤其是如中国这样的海外需求开始增加,奶业保护*策被迫走向市场化,只有在极端情况下干预市场价格。

4.1日本:一元收集,多元销售

日本是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大部分农产品需要进口。但是为了减少对外的依存,日本*府和民间组织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扶持日本本土农业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奶业组织体系非常复杂,原料奶的收购和销售方式采用“一元收集,多元销售”的模式。

日本奶业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日本奶业在发展初期,奶农生产牛奶,与企业直接结算,出现了与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企业拖欠奶款,奶价波动大,牛奶质量不稳定等。日本通过推行一系列的*策措施,建立起了目前奶农补贴*策和价格管理机制。

目前,日本96%以上的原料奶通过“农户—综合农协(或者奶农农协)—指定生产者团体—加工厂”的渠道销售。每年11-12月,销售价格统一由指定生产者团体与加工厂进行谈判,决定次年4月份之后原奶的价格,协定的价格适用于所有的乳品企业。与此同时,*府给予原奶生产者固定总量价格补贴。在日本,极少有农户不参加农协,不通过制定团体销售牛奶。

日本的原奶收购价格是按照用途来标价的,其中用于生产饮用液体奶的原奶价格较高,用于加工成鲜奶油、奶酪和奶粉的原奶价格低。*府给予的固定补贴也只有针对加工成奶酪和奶粉的牛奶才有补贴,这是因为生产饮用液体奶的部分受国际贸易影响小,而加工成固体乳制品的部分容易受海外低价的冲击。

之所以要按加工用途来补贴,由于从农户家收购牛奶时并没有区分用于哪种用途,而是由生产者制定团体与乳品企业之间通过协商确定。所以生产者制定团体支付给农户的奶价不是按用途结算的,而是按牛奶的品质及体细胞、蛋白质、杂菌数、乳糖四项指标进行结算的。*府补贴的部分也由全体奶农享受。

目前日本的奶业*策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1)饲料成本上升而补贴没有相应上升时,奶牛生产积极性受打压,年以来原奶产量持续下降。限额补贴*策的出台,实际上降低了原有的*策补贴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奶农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年以来,由于全球饲料价格上涨,生鲜奶价格却没有随之提高,导致奶农受益下降。年全球奶价大幅下跌后,日本*府也相应提高了奶农的补贴,每年基本在亿日元左右。日本目前原奶价格和零售价格的比例稳定在14%-15%左右。

2)由于补贴较多,北海道原奶产量占比提升,挤压其他区域产量:是因为北海道地区离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区域较远,不利于低温奶的运输,只有少部分(22%)用于生产饮用奶,大部分用于加工成奶酪奶粉等乳制品,所以北海道地区的原料奶平均价格要远低于其他区域的价格。因此日本奶业的补贴*策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北海道地区的奶农,但是其他区域的奶农补贴较少,退出的也更快。

3)下游乳企差异化难度大。对于下游乳品企业来说,由于生鲜乳成本是统一的,所以生产的普通白奶很难做出差异化,导致价格竞争激烈,白奶业务不赚钱。只能靠加大研发酸奶乳饮料等附加值高的,有差异化的品种提升盈利水平。

4.2以色列:配额生产与标准价格

以色列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气候炎热干旱,缺乏水源和饲料资源,再加上当地疾病肆虐,奶牛饲养条件差,但是依靠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奶业*策,以色列成为了世界奶业技术强国。

年以色列牛奶总产量为1.5亿升(15万吨),其中85%用于国内自给。奶牛存栏数为13.5万头,每年单产为1.吨。不仅如此,以色列牛奶的营养价值也比较高,乳蛋白率为3.45%(中国标准为2.8%)。

以色列的农场种类有三,分别是家庭农场(莫沙夫,Moshav)、合作农场(基布兹,Kibbutz)和农业院校农场。以色列每年农场数在不断减少,平均配额不断增加,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以色列奶业服务体系非常完善,*府部门和非*府部门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总的来说是以*府部门的*策作为宏观指导,各个非*府组织执行*策或提供服务。从配种、养殖到产奶、加工、销售都有专门的部门提供服务帮助。

以色列生鲜乳收购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其核心是“统一定价”、“按质论价”和“赏罚分明”。既能保护牧场和奶农的利益,又能保持消费市场的稳定,也有利于奶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牛奶价格的组成有二:生产成本及奶农回报。IDB规定乳脂率为3.67%、乳蛋白率为3.26%、体细胞在22.5万/mL~30万/mL、细菌数在3.1万/mL~10万/mL的生鲜乳为标准乳,每两年调查出其生产成本作为标准价格的成本部分,再加上奶农在牛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的商定回报(不包括屠宰、出售奶牛的回报),得到标准价格(此价格于被调查财*年度结束后的六个月内,全国范围统一适用)。同时参考牛奶的微生物数和营养含量指标作为奖惩依据,指标优于标准乳的牛奶提高收购价,低于的降低收购价。

为了确保定价合理,IDB每3个月收集个(规模排名前50和后50)牧场的生产数据复查一次生产成本,同时根据原料奶生产的主要投入品的价格指数微调。另外,农场还需支付标准价格基础上的2%加价给IDB作为其经费。

以色列于年将生产配额制度引入牛奶生产中,当时目的是为了避免产量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自我供给和保证奶农的收入。年3月通过的《牛奶部门规划法》标志着以色列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牛奶配额生产制度。该法有两个目标。一是确保牛奶生产、销售和质量。二是确保牛奶和奶制品的稳定供应和乳企和牛奶价格公平。

MARD根据对国内人口结构和乳制品消费情况来预测未来一年的总产量,分成每个月不同的份额,最后IDB按照每个农场的规模和历史产量逐个落实,产出的牛奶按照合同由乳制品企业统一收购。配额上下2%差异的范围以内的牛奶按标准价格收购,超过范围的部分按标准价格的20%销售给MARD,作为惩罚。

当乳品消费下降,制定的配额高于需求量,乳制品滞销时,MARD将为乳制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将配额内应收购的牛奶加工成储备奶粉,稳定牛奶生产,保证配额落实。可见,这种“配额生产”加“标准价格”的模式有效地转移了奶农的风险,只要奶农在配额内生产,就能获得稳定的收益。

以色列的奶业十分成熟,上有*策保证奶农收益,下有完善的服务部门体系,对抗行业风险的能力较强。然而,由于欧洲、北美地区乳制品的需求增加,以色列年乳制品出口量增加了21%,年增加10%,IDB预测未来出口量也会继续增加;而由于以色列奶牛饲料大量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未来行业成本将会上升,寻找降低饲养成本的方法是以色列奶业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4.3新西兰:出口导向,*府干预最少,合作社占比高

新西兰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乳品总产量的95%都是对外出口的,其中约1/3的出口目的地为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成熟的产业链模式是新西兰奶业发展的源动力。

依赖广阔的草地资源和适宜的自然条件,新西兰采取露天放牧的饲养方式,极大降低了建造室内奶牛场的固定生产成本。对比圈养吃大量工业料的方式,放牧的饲养成本要低得多。此外,牧场主的牛犊不需要从市场购买,都是自家母牛繁殖出来,获取牛源的成本也很低。

新西兰牧场的经营方式有三种:所有权牛奶生产商、分成牧工、合同挤奶商。年,新西兰共有个牧场,其中所有权牛奶生产商有个,占比达57%,分成牧工模式牧场有个,合同挤奶商最少,仅有个,占比不到13%。新西兰的农场主们大多自己参与农场的日常经营,牧场规模虽大但管理集中;分成牧工的合作模式有效地绑定牧工和农场主的利益,牧场管理也同样高效。

新西兰乳制品加工企业分为两种模式:合作企业和大投资商。其中合作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牛奶收集量达96%,其中恒天然(FonterraCo-operativeGroup)是新西兰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收奶量占比达到80%以上。恒天然集团成立于年10月,由当时新西兰最大的两家乳品合作社和新西兰乳品局合并而成,是新西兰当地最大的公司。年销售额达80亿美元,也是世界上第6大乳品生产商。

农场主向恒天然提供牛奶,同时出资购买恒天然的股份。恒天然按月支付奶价,每年年末还会向农场主分红。合作企业的模式下,农场主既是乳企的上游供应商也是股东,切实保障了农场主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利益。与此同时,农场主为了自己的收益,更加注重牛奶的质量安全,并积极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奶产业深度报告供需紧平衡时代来临,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