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奶牛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案
TUhjnbcbe - 2023/8/15 21:44:00

乳牛腐蹄病是目前危害农村散养户奶牛生产、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

1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1牛体营养不良,体质弱,日粮中矿物质钙、磷不平衡(正常比例1.25~1.35:1),日粮中钙磷供应不足,蹄角质疏松,可能是造成腐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2管理不善,牛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泥泞,粪便不及时清除,牛蹄长时间被粪、尿、泥水浸渍、牛蹄软化,修蹄不定期。

1.3运动场不平坦,奶牛运动时牛蹄被尖硬异物损伤,造成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链球菌、结节状梭菌等细菌的感染。

2临床症状

病初病畜表现出频频提举病肢,或频频的用患蹄敲打地面,站立时间较短,行走有痛感、跛行。体温升高40-41℃,食欲减退,喜卧而不愿站立。当深部组织蹄、趾间韧带、冠关节及蹄关节受到感染时,跛行加重,食欲减退或废绝,消瘦明显,产奶量骤减,生产能力丧失,蹄壳脱落或腐烂变形。

2.1蹄趾间腐烂乳牛蹄趾间表皮或真皮的化脓性或增生性炎症。通过蹄部检查可以发现蹄趾皮肤充血、发红肿胀、糜烂。有的蹄趾间腐肉增生,呈暗红色,突于蹄趾间沟内,质度坚硬,极易出血,蹄冠部肿胀,呈红色。病牛跛行,以蹄尖着地。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有的以患部频频打地或蹭腹。犊牛、育成牛和成年乳牛都有发生,但以成年牛多见。

2.2腐蹄腐蹄为乳牛蹄的真皮、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表现在两蹄趾中的一侧或两侧。四蹄皆可发病,以后蹄多见。成年乳牛发病最多,全年皆可发生,但以7~9月发病最多。

病牛站立时,患蹄球关节以下屈曲,濒濒换蹄、打地或踢腹。前肢患病时,患肢向前伸出。进行蹄部检查时,可见蹄变形,蹄底磨灭不正,角质部呈黑色。如外部角质尚未变化,修蹄后见有污灰色或污黑色腐臭脓汁流出,也有的患牛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而肉芽突出于蹄底之外,大小由*豆大到蚕豆大,呈暗褐色。

炎症蔓延到蹄冠、球关节时,关节肿胀,皮肤增厚,失去弹性,疼痛明显,步行呈“三脚跳”。化脓后,关节处破溃,流出乳酪样脓汁,病牛全身症状加剧,体温生高,食欲减退,产乳量下降,常卧地不起,消瘦,治疗困难。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蹄部检查即可确诊。

4防治生产中应坚持定期修蹄,保持牛蹄干净;搞好环境消*卫生,创造干净、干燥的环境条件,保护牛蹄健康。保持运动场平整,及时清除异物和粪便。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蹄部的损伤。加强对牛蹄的监测,以及时治疗蹄病,防止病情恶化。当畜群中发生感染时,应将病畜从畜群内隔离,以控制感染。在厩舍门口可放干的防腐剂或药液如2%-4%硫酸铜溶液;硫磺石灰1:15药浴;潮解的石灰或5份硫酸铜和份1石灰相混,令牛从中经过。饲料中添加二氢碘化乙二胺和尿素或硫酸锌饲喂,对腐蹄病有预防作用。同时要保持日粮平衡,钙磷的喂量和比例要适当,以减少腐蹄病的发生。如已经发病,可采用以下方案尽早治疗。

4.1蹄趾间腐烂以10%~30%硫酸铜溶液,或10%来苏儿水洗净患蹄,涂以10%碘酊,用松馏油涂布(鱼石脂也可)于蹄趾间部,装蹄绷带。如蹄趾间有增生物,可用外科法除去,或以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撒于增生物上,装蹄绷带,隔2~3天换药1次,常于2~3天次治疗后痊愈,也可用烧烙法将增生肉烙去。

4.2腐蹄腐蹄病分急、慢性两种。

当奶牛患急性腐蹄病时,应先消除炎症,临床上可用抗生素和磺胺进行全身治疗。金霉素、四环素按每千克体重用0.01克,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用0.12克,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天。青霉素万国际单位,1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

当奶牛患慢性腐蹄病时,应将病牛从牛群挑出,单独隔离饲养。并将患牛蹄部修理平整,找出角质部腐烂的黑斑,用小刀由腐烂的角质部向内深挖,一直挖到黑色腐臭脓汁流出为止,然后用10%硫酸铜冲洗患蹄,内涂10%碘酊,填入松馏油棉球,或放入高锰酸钾粉、硫酸铜粉,最后装蹄绷带。

如伴有关节炎、球关节炎,局部可用10%酒精鱼石脂绷带包裹,全身可用抗生素、磺胺等药物,如青霉素万~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天两次;或10%磺胺噻唑钠~毫升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7天。

如患牛食欲减退,为消除炎症,可静脉注射葡萄糖,5%碳酸氢钠毫升或40%乌洛托品50毫升。

当病牛体温升高,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应用磺胺药和抗生素治疗。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12g/kg体重,1次静脉注射或磺胺嘧啶按50-70mg/kg体重,静脉或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注3天。金霉素或四环素按0.01g/kg体重,1次静脉注射。为了解除酸中*,防止败血,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0-0ml、5%碳酸氢纳液-ml、25%葡萄糖液ml、维生素C5g,1次静脉注射,每天1~2次。

奶牛腐蹄病病因与防治

牛腐蹄病是奶牛饲养过程中常见的三大病之一,严重危害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本文从腐蹄病的临床症状出发,分析了其发病原因,提出了对此病的预防措施及展望。

关键词:奶牛腐蹄病原因展望

奶牛腐蹄病(dairycattlefoot-rot)是指奶牛因指(趾)间皮肤外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包括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的细菌,在拟杆菌属中最常见的致病细菌主要是结杆菌(Bacteroidesnodosus),而在梭杆菌属中主要是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necrophorum)。腐蹄病是奶牛饲养过程中常见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南方和中部省份的多雨季节,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因其发病过程相对较慢,发病因素极易被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所忽视。患病奶牛会出现蹄变形、跛行、运动困难、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等症状,严重的将被迫淘汰。患病的奶牛即使治愈也会缩短其利用年限,因此患腐蹄病奶牛的淘汰率占总淘汰率的19%,给奶牛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一、临床症状

起初病牛表现出频频提举病肢,或频频的用患蹄敲打地面,喜卧而不愿站立,行走有痛感、以蹄尖着地;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跛行;体温升至40~41℃,食欲减退。当深部组织蹄、趾间韧带、冠关节及蹄关节受到感染时,跛行加重,食欲减退或废绝,消瘦明显,产奶量骤减,生产能力丧失,蹄壳脱落或腐烂变形。通过蹄部检查可发现蹄趾皮肤充血、发红肿胀、糜烂;有的蹄趾间腐肉增生,呈暗红色,突于蹄趾间沟内,质度坚硬,极易出血,蹄冠部肿胀,呈红色。如外部角质尚未变化,修蹄后见有污灰色或污黑色腐臭脓汁流出。如果炎症蔓延到蹄冠、球关节时,关节肿胀,皮肤增厚,失去弹性,疼痛明显,步行呈“三脚跳”样式。化脓后,关节处破溃,流出乳酪样脓汁,病牛全身症状加剧。

二、发病原因

在奶牛腐蹄病的病原学方面,意见尚不十分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坏死厌气丝杆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脓性棒状杆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结节状拟杆菌等也可以在感染组织涂片中发现,此外还有梭菌、牛足腐蚀螺旋体和病*等。在发病的诱因方面主要有:饲料营养不平衡,饲料结构不合理;牛场、牛舍环境卫生差;奶牛缺少运动,抵抗力差;遗传因素等。现分别叙述如下:

1.营养不平衡,饲料结构不合理

奶牛泌乳是其机体强代谢过程,当营养处于不良状态时,机体满足不了产奶所需的营养要求时则动用骨骼与血液中的矿物质、肌肉中的蛋白质、各种组织和器官中的维生素等。因此,饲料的数量和日粮成分对牛蹄的健康有着很大相关性。日粮中矿物质钙、磷不平衡,钙磷供应不足会导致蹄角质疏松,这可能是造成腐蹄病发生原因之一。同时在泌乳期增加了精饲料的喂量,使瘤胃内乳酸蓄积,pH降低,当瘤胃pH降到5.0以下时,瘤胃的微生物结构失衡,由原来的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变为革兰氏阳性菌占优势,瘤胃内*素含量增多,内*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使奶牛免疫力下降,在蹄部表现为真皮对细菌的抵抗力降低,从而导致了腐蹄病的发生。

2.牛场、牛舍环境卫生差

在南方多雨潮湿季节,厩舍及运动场坑洼不平,排水不畅,粪尿污染严重,高温高湿情况下细菌滋生繁殖,诱使腐蹄病的发生。在北方地区每年11月份进入冬季以后,漫天飞雪,积雪不能及时清除,粪尿冻结后形成凹凸不平的地面,牛蹄极易受到损伤。同时粪便厚积,在4月份冰雪融化后,奶牛在整个运动场就趟行在粪池中,牛蹄则长期浸泡在粪尿中,造成趾间皮肤弹性降低,蹄冠周围或蹄间由于污泥沾附形成缺氧状态,为坏死厌气丝杆菌创造了繁殖条件,从而诱使该病的发生。

3.缺少运动,抵抗力差

奶牛长期拴养、缺少运动、不及时修蹄、护蹄不力等,使牛蹄软化,抵抗力差,易被尖硬异物损伤,造成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链球菌、结节状梭菌等细菌的感染,导致该病的发生。

4.遗传因素

据报道,蹄病的遗传力范围较大,约为0.09~0.31,一般在0.15~0.22。

三、诊断与治疗

此病根据临床症状及蹄部检查即可确诊。但应与脓性皮炎蹄型,化脓性皮炎,口蹄疫和肢蹄急性伤性跛行相区别。治疗主要以清洗、消炎、止痛、补钙、强心、除创、修蹄以去除腐败物为原则。实际操作中可选择以下1种或几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清洗疗法

在患病蹄肢不是太严重时,可用清洗疗法。首先用3%双氧水洗净患部,以5%~10%碘酊消*,然后用高锰酸钾粉包扎,每天一次,直至患部炎症去除结痂为止。对于蹄叉腐烂的同样可以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蹄叉清洗干净,然后将高锰酸钾粉撒在药棉上,敷于患处。对较深的瘘管,可将高锰酸钾粉末直接填塞其中,使之与瘘管壁充分接触,外涂5%的碘酊,后用绷带包扎固定,外涂松馏油,2~3天重复处理1次。

2.血竭疗法

将病牛患肢绑定于六柱栏内,用1%高锰酸钾溶液将患蹄清洗干净,整修蹄底将腐烂的腔洞扩创成反漏斗形,扩至健康组织与病变组织的连接处,让其能流出鲜血为止,以高锰酸钾粉填塞创口止血,随后用3%~5%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擦干,再用研碎的血竭撒入创面的患部,撒完后用烧红的烙铁熔融血竭,使之与角质结合,处理完毕用绷带包扎固定,外涂松馏油,以防腐、防潮,隔4~5d检查1次。如未脱落则无需处理,否则,应再补充处理1次。

3.对症支持疗法

如果患牛出现全身症状后,则可用以下配方进行支持治疗,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首先可用,葡萄糖酸钙50g,25%葡萄糖0ml,静脉注射;VD3万IU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5d;也可用,青霉素万IU,链霉素2g,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8d;如果是前期治疗则可以辅以氨基比林肌注止痛,每天一次,有利奶牛食欲好转,疼痛厉害者可于蹄部关节处以0.5%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50ml注射封闭。

4.手术疗法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腔洞较深的腐蹄病牛。先将牛肢固定并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部,用消*好的探针量出腐烂部腔洞的深度及蔓延方向,找到接近腔洞顶部外侧适于施术的部位,局部消*后,用手术刀切开2cm左右的切口,切穿皮肤及肌肉组织,使其通过洞腔最高点通向洞外。创口切开后用金属注射器吸取1%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可见坏死组织及脓块随冲洗液大量排出。冲洗完毕可用棉球在腔洞内反复擦拭,使脓块排出。开始时可对创腔每天清洗一次,随着脓汁的减少,可改为隔天冲洗一次,最后塞上有0.1%雷佛奴尔溶液的纱布条,将布条两端留在洞外,然后缠以药棉纱布绷带,外涂松节油,防止污染。

四、预防

1.清洁环境,加强管理

对该病的防治主要应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畜舍、运动场要清洁干燥,定期清除污物,冲刷牛舍及牛床,定期消*,加强运动场管理,及时剔除可能造成奶牛蹄部损伤的砖块、石头、铁丝头、玻璃碎片等异物,在多雨湿热季节应定期用10%CuSO4溶液浸泡牛蹄,每次约10min。并尽可能地保持畜舍干燥,定期修整牛蹄,减少腐蹄病发生的诱因,发现病例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应加强护理,防治交叉感染,对牛群认真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牛。

2.营养平衡,保持体况

保持日粮中营养的全价性和矿物质的充分与平衡;精粗料比例适宜,精饲料干物质占日粮干物质的比例最好不超过50%。增加钙、磷、镁、钾等矿物质饲料的饲喂量,钙、磷按kg体重给6g和4.5g的维持需要,每千克的标准乳给4.5g钙和3g磷的产乳需要,钾可增加到日粮干物质的1.3%~1.5%,钠0.5%,镁0.3%。

3.减少应激

营造良好的牛场小气候,牛场外围、空地、牛舍四周可绿化种树种草,但要防止种树过密而影响空气流通。加强牛舍空气流通,可装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散热,牛舍屋顶应装气楼促进热气、水气散发,采用绝热性能好的材料建造屋顶,以减少热辐射,牛舍设立喷水装置可达到牛体降温的目的;有条件者可建造游泳池供牛游泳,对牛体夏天降温更有效。同时减少外界的突然刺激等。

五、展望

随着奶牛业的不断发展也壮大,奶牛腐蹄病也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但还局限在浅表的防治方法研究上,没有真正涉及到发病的机理,希望科研工作者能加大对此的研究,同时能开发出更为简便的预防药剂。

1
查看完整版本: 奶牛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