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什么
猩红热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大多数患者症状轻,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极少数引起死亡。
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经呼吸道传播,部分可通过接触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以3~8岁儿童多发。
11月13日,香港*府发出新闻公报,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呼吁家长、学校和院舍及医护人员提高警惕,预防小孩感染猩红热。监测数据显示,香港近期猩红热呈报个案有显著增加,今年10月以来,共接获的猩红热呈报个案达宗。
广东与香港地缘相近,交流频密,会否也出现猩红热这一古老的传染病暴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广州日报回应:10月中旬以来,广东全省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当前本省已进入猩红热流行高峰期,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的集体单位应特别注意做好猩红热防控工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通讯员梁宁
香港:猩红热从3月活跃到11月
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猩红热近期猖獗,自10月22日起一星期报告37宗,而其后两星期分别增加至61宗和66宗。疫情并不是突然流行,自今年10月以来就有显著增加的过程,共接获的猩红热呈报个案达宗,而年的同时期是宗,年同时期的数字是宗。
患病者年龄介于两个月至43岁,95.5%的患者是10岁以下儿童。大部分患者病情较轻,但其中36.3%的人需入院治疗,目前还未有死亡病例。
不过,记者了解到,猩红热今年在香港其实是从3月活跃到11月。
3月猩红热病例为例,较2月(例)有所增加;6月4日所在周呈报38例,增至其后三星期分別49、52和69例;截至6月30日,今年首六个月共接获的猩红热呈报病例达例,较年(例)及年(例)同时期显著增加。
根据监测,平均三成半左右猩红热患者需要入院治疗,没有死亡报告,只是在3月有1例因病情严重需要入住深切治疗部。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发言人也表示,猩红热在香港一般呈现季节流行,一般在5~6月及11~3月期间比较活跃。
广东:进入猩红热流行高峰期
广东与香港地缘相近,人员交流频密,猩红热的发病情况又是如何呢?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获悉,根据全省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统计,近几年广东的猩红热疫情较为平稳,年均病例约例,年报告例,年报告例,年年都是零死亡报告。今年,全省猩红热病例7月报告例,8月报告例,9月报告例,10月报告例。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孙立梅指出,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历年对猩红热疫情监测的情况显示,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7月是我省猩红热的流行高峰期。
今年10月中旬以来,广东全省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截至目前报告的猩红热病例均为散发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亦未接到集体单位出现暴发疫情的报告,发病年龄以3~8岁儿童为主。
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当前本省已进入猩红热流行高峰期,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的集体单位应特别注意做好猩红热防控工作。
如何识别
不论是广东还是香港,猩红热感染人群多是学生、儿童,那么,怎样判断孩子是否“中招”?
省疾控专家指出,猩红热起病的初始阶段,表现为发烧、喉咙痛等,很容易与感冒混淆,但其实,看看有没有出红疹,就能识别是否猩红热。
猩红热发病最初,通常出现发烧和喉咙痛,偶尔会有头痛、呕吐和腹痛;第2~3天,患者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从颈部扩散至躯干和四肢,特别是腋窝、肘部和腹股沟;第3~5天或一周内红疹消退,指尖、脚趾和腹股沟等部位的皮肤会有脱屑。
此外,猩红热发病,孩子的舌头表面可出现草莓般(呈红色和凹凸)的外观,又被称为“草莓舌”。
三种并发症
猩红热红疹一周可消退,那是不是就“自愈”没事了?
省疾控专家指出,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确实古老,感染了也并不可怕,及时确诊并采取抗生素治疗,口服或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患者一般只需要门诊治疗。
不过,如果猩红热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者因患者的个人体质,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甚至损害心脏。
猩红热主要有三种并发症:
一是局部感染,表现为咽后壁脓肿、中耳炎、淋巴结炎;
二是出现中*性心肌炎、心包炎等;
三是导致免疫损伤,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