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第9个中国心梗救治日心梗拨打12
TUhjnbcbe - 2023/5/5 21:49:00

全媒体记者江世栋

掌上咸宁报道

冠心病是近50年全球最主要的健康负担和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呈快速增长态势。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心梗救治日”。

今年11月20日是第9个“中国心梗救治日”,主题为“心梗拨打,胸痛中心快救命”。湖北医院一内科副主任刘浪为10多个心梗病友作宣讲,科普心梗的预防治疗等知识,并现场解答病友的疑问,指导用药。

心梗是冠心病的一种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导致病患死亡,严重的心肌梗死可能没有抢救机会,直接导致病患死亡。”刘浪说,心梗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

冠心病主要是指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出现病变包括狭窄、堵塞或痉挛引发心肌的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等。

冠状动脉的病变除了因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的急性损伤如急性心肌梗死外,还常见相关的慢性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心电生理改变引发的心律失常,同时慢性的心肌病变会导致心功能下降从而进展为心力衰竭。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相关动脉病变,引发二尖瓣等瓣膜损伤如关闭不全甚至脱垂。

心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旦局部损伤可能会引发整体受累,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甚至出现突发的恶性事件。医生的作用在于根据患者的现有情况,病史、体力活动能力、心电图、化验和影像学检查等做出判断,并基于每个患者不同的病变特点做出适宜的治疗。

约一半的冠心病患者表现为胸痛或心绞痛,即反复发生在胸部、下颌、肩背部或手臂的疼痛不适症状,运动或激动时可诱发或加重。大部分患者由于冠脉的狭窄或堵塞病变引起,少部分因痉挛或内皮功能失调引起。

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来判断临床过程,包括:无症状期,斑块形成但无明显管腔狭窄和缺血表现;缺血期,有冠脉狭窄导致的缺血表现,如心绞痛、心肌冬眠甚至心肌纤维化;坏死期,指冠脉急性的阻塞或血栓形成导致的心肌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纤维化期,指缺血改变导致的心肌纤维化,表现为心腔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

“得了心梗不要自行在家服药,要迅速拨打,20医院,分钟是*金抢救时间,迅速打通血管!”刘浪说,对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心梗的诊断与治疗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CT检查,部分患者可能还会用到心肌的核素检查、心脏核磁,甚至有创的介入手段如冠状动脉造影等。

相对于心绞痛来说,心肌梗死的症状往往更重,持续时间更长,或者与原有的心绞痛规律不符。心肌梗死发作时更可能伴发出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心电图往往有特异性改变及动态变化。心脏标志物是鉴别的主要手段,在大部分情况下,肌钙蛋白的明显升高有助于心梗的诊断。冠状动脉CT或造影,从影像学上帮助判断病变的数量、特点及狭窄的程度。

对冠心病患者要先判断风险,高危急症患者应尽早住院治疗,监测心电图及心脏标志物,为治疗提供依据。高危患者在医疗监护下进行吸氧、减轻心脏负担和必要的心理疏导及抗焦虑治疗。一般来说,冠心病患者都需要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两部分。急性心梗患者应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常规接受抗凝治疗,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临床多用硝酸酯类药物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急性期多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对于持续性胸部不适、有高血压或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静脉硝酸酯类药物应用也很常见。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突然出现的血流中断和心肌的坏死,救治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

大部分心梗患者,早期有胸痛、胸闷、心悸症状,急性循环功能不足相关症状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或毫无征兆。大部分患者可有心电图动态改变,但其诊断受诸多限制,如心肌损伤程度和范围、梗死发生的时间、传导阻滞、心包炎及离子水平等。心脏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如肌钙蛋白是心肌急性坏死的指标,2小时左右即可开始升高,其动态变化与梗死的范围和治疗的效果密切关系。此外,在心梗早期,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增加;B型钠尿肽提示室壁张力升高,预示心功能下降,也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心梗早期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血管或再灌注治疗,尤其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间就是心肌,尽早开始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药物治疗除缓解疼痛药物和硝酸酯类药物之外,冠心病“ABCDE治疗”非常重要;同时做好治疗或预防心律失常的准备。总的来说,患者预后与梗死范围、部位、侧支循环情况及治疗决策和反应速度有关。急性期风险事件主要在1周内,远期预后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心功能、心律失常及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等。

心梗如何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问题,通常表现为头痛头昏、眩晕、眼花、记忆力下降、乏力、胸闷、心慌、活动气促,严重甚至出现心梗、心绞痛、血栓、中风等。引起原因多是生理性功能失常,生活习惯不规律等,心脑血管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调理改善。

11月份,58岁的李先生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心前区疼痛,活动后感到心前区疼痛明显,停止活动后心前区疼痛减轻,近2天来感觉心前区疼痛加重,并感觉呼吸困难。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医生询问其既往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周,血压最高达/mmHg。有吸烟史30余年,每天抽一包烟。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心梗的常见诱因,而抽烟是最损坏血管的。”刘浪说,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其次,要合理膳食,吃淡不吃咸。尽量不吃牛肉猪肉等红肉,多吃鸡鸭鱼等白肉,因为白肉胆固醇含量低一些。尽量不吃动物脂肪,多吃菜油、茶油、橄榄油等植物油。

再就是,心脑血管患者要适当运动,每天可以练习八段锦、打太极拳等,并控制好体重。

现场,有的病友说,吃了半个月降压药,血压正常了,以为好了就不吃药了。有的说,经常忘记了吃降压药。刘浪说,高血压一旦确诊,必须终生服药。一些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暂时不高,但终究会高起来。要吃长效降压药,缓慢降压,平稳血压,不能忽高忽低,否则很容易出问题。

责编:丁婉莹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9个中国心梗救治日心梗拨打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