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产品应用D二聚体综述 [复制链接]

1#

一、D-二聚体是啥玩意?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D-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关。同时也说明了纤溶活性的增强。

二、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见于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恶性肿瘤、卵巢癌、肺癌、败血症、肝病、妊高征孕妇、先兆子痫、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和脓*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但是D-二聚体检测的升高并不能说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测分析结果。

1、DIC

(休克、系统感染、外伤、先兆子痫、恶性疾病和烧伤等)的并发症:血液在全身微小血管内广泛性凝固,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此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通过激活途径激活了纤溶系统。微血栓中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而产生大量高于正常百倍的D-二聚体。与其他诊断DIC的指标相比较,D-二聚体是唯一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诊断DIC的特异性也早于其他指标。

2、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

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DVT的可能性。造影证实DVT者D-二聚体%阳性,可做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静脉栓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静脉疾病,临床医生无法仅仅根据其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静脉造影是诊断静脉栓塞的*金标准,它是创伤性检查,费用高,而静脉造影本身具有引发深静脉栓塞或其它并发症的危险性。

D-二聚体测试,配合临床评估,可以快速、安全的排除30-50%怀疑DVT/PE的病例,医院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影象诊断及抗凝血治疗,减少病人留院的时间,改善病人的情况,减少入侵性诊断的危险,减少因不必要抗凝血治疗而引起的出血。

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大小的变化。含量再升高,预示血栓再发生。治疗期间持续较高,提示血栓大小无变化,说明治疗无效。陈旧性血栓D-D不增高。

3、肺栓塞病人(PE)

PE是一种较常见的潜在致命的疾病,尤其多见于血液病、心脏病和外科手术病人。PE临床表现差异极大且缺乏特异性(从无任何表现到猝死)、常规检查无法获得直接证据,加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造成漏诊或误诊。及时治疗依赖早期诊断。对于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血,昏厥的患者,尤其是近期有外伤,手术及长途旅行史;既往患有深静脉血栓,应考虑是否存在PE。D-二聚体测定是PE必备的筛查方法;0.5mg/L可除外PE。

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肺栓塞的筛选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操作方法简便、设备要求不高,医院均可开展此项检测。我国目前应用D-二聚体筛选急性肺栓塞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中积累的经验仍然较少,特别是急诊D-二聚体的检测更是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积累临床资料,更好地发挥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作用。

4、妇科病人及先兆子痫

Trafatter报告例先兆子痫妇女中79例D-二聚体增高,而88例正常孕妇全正常。该指标对妊高征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D-D检测排除妊娠VTE:随着妊娠期的发展,孕妇的D-D值随之逐渐升高,可高至基础值的3-4倍。若妊娠期发生VTE,干扰D-D排除VTE的有效性。若D-D结果阴性,仍有排除VTE的价值。

5、肝脏疾病

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恶性肿瘤伴有D-二聚体增高,提示血栓形成及栓塞,对于病情判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6、血管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比急性心绞痛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塞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增高对指导溶栓治疗很有意义。

7、溶血栓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是溶栓药物治疗监控和疗效观察的指标。应用溶栓药物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若达到疗效,该指标在升高后很快下降;如果二聚体升高后持续维持在一定程度高水平则提示溶栓药物剂量不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因此定量检测D-二聚体可以反映药物溶栓的效果。

8、D-二聚体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D-二聚体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在急性肺栓塞(PE)、深静脉栓塞(DVT)、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排除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在任何情况下D-二聚体测定值大于试剂盒推荐的CutOff值,都不能简单的作为急性肺栓塞、深静脉栓塞、血管内弥漫性凝血的唯一确诊依据,必须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在脑梗死、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升高,从D-二聚体的检测目标而言,这些归属阳性升高。但是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比如手术、肿瘤、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特别对80岁以上人群及住院患者,因患感染性等疾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的病人应注意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国际上D-二聚体检测的特异性一般为50%左右。

三、D-二聚体检测现状分析

1、关于检测系统及其性能验证:

D-二聚体检测系统种类较多,以定量检测系统为主,占96.9%(/);半定量和定性检测系统占3.1%(6/)。该比例与年美国临床病理家学会(CAP)对家实验室进行调查的结论十分接近(其定量检测系统的使用比例为97%)[4]。使用进口试剂的定量检测系统占90.4%(/),有19.3%(36/)定量检测系统的试剂与仪器不配套,医院及标本量少的实验室使用非配套试剂较多。33.2%(62/)定量检测系统的检测试剂不具备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排除功能。49.7%(93/)的检测系统未进行性能验证,50.3%(94/)的定量检测系统进行了性能验证,但验证方法不够规范。

2、关于室内质控和校准:

开展室内质控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基本要求,调查数据显示,70.6%(/)的定量检测系统开展了室内质控。使用2个浓度水平质控物的检测系统居多,占74.2%(98/);使用1个浓度水平和3个浓度水平质控物的检测系统分别占22%(29/)和3.8%(5/)。29.9%(56/)的检测系统未进行结果校准;实施校准的实验室均采用厂商提供的校准物,校准频率为1次/每试剂批号的检测系统占59.4%(/),频率高于1次/每试剂批号的检测系统10.7%(20/)。

3、关于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实物检测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系统间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在统一单位(FEU)和量纲(mg/L)后,不同系统3个浓度水平新鲜冰冻血浆检测结果的最大值分别为1.15、1.45和3.75,而最小值分别为0、0.01和0.20;按照检测系统分组进行统计,各组检测结果的中位数间最大相差5.4~6.7倍。年Spannagl等[5]对多家实验室的调查结果显示,20种检测系统对同一样本的检测结果的绝对值最大相差达15倍以上。导致不同系统间检测结果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D-二聚体作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不同试剂生产厂商所用的抗体所检测的抗原决定簇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是目前缺乏国际公认参考物质,不同厂商使用各自的校准物进行仪器校准。此外,一些实验室使用仪器与试剂不配套的检测系统,导致检测结果间的差异进一步增大。

4、关于参考区间与临界值:

(1)参考区间:由于方法学及检测试剂抗体特异性的差异,不同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有差异,即使是相同检测系统,不同实验室所用参考区间的来源和数值也有不同。80.7%(/)的实验室直接使用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7.0%(13/)的实验室引用文献及教科书,8.0%(15/)的实验室采用自己的研究结果,8家实验室的参考区间来源信息不详。

(2)临界值:设定合理的临界值对于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排除诊断十分重要,NCCL对家实验室的调查结果显示,使用具备VTE排除诊断功能试剂的家实验室中仅有18家设定并向临床报告临界值(占16.4%);18家实验室所用的临界值主要来源于厂商的试剂说明书;实验室也未依据年龄调整适用的临界值。年CAP对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家机构使用D-二聚体检测作为VTE排除诊断的指标并向临床报告临界值(占59.1%),其中2家机构报告的临界值来源于试剂厂商;年CAP对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家机构报告的临界值高于厂商推荐的临界值(占39.0%),如未经合理的研究和评估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5、关于结果报告:

目前D-二聚体定量检测有D-二聚体单位(D-dimerunit,DDU)和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fibrinogenequivalentunit,FEU)两种单位,单位的量级有ng/ml、mg/ml、mg/L和μg/ml等。NCCL调查结果显示,55.3%的检测系统使用FEU单位,44.7%的检测系统使用DDU单位,而报告单位量级以mg/L(占37.7%)和ng/ml(占21.6%)为主。美国CAP的调查结果显示,59.1%(/)的实验室使用FEU,40.9%(/)的实验室使用DDU,报告单位量级以ng/ml为主(50.3%)。年Lippi等对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家(占60.1%)使用FEU单位,其余使用DDU单位;单位量级以ng/ml(占34%)和mg/L(占33%)为主。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指南明确指出不能将两种报告单位进行换算。不同的单位量级也增加了结果报告的复杂性,若不注意结果报告单位而直接进行数值比较,容易出现结果的误读和误判。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