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间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50407/g9vdmle.html“我是意外降临到人世的。”
这是鲁迅(周树人)唯一的儿子周海婴,晚年在《我与鲁迅70年》回忆录里的第一句话。
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正式开始同居生活,这时的鲁迅46岁,已经步入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十年。
此时距离他在浙江绍兴与朱安成亲已经21年,他本打算陪着那段“旧式婚姻”做“一世的牺牲”,向封建旧文化宣战,再不考虑香火继承的。
但孩子的到来还是给了他惊喜,让他度过了生命中最温馨安定的几年。
年,周海婴出生,那时鲁迅49岁,第一次当父亲,新生命的诞生,给了他莫大的幸福。
等到孩子天时,他欢喜的抱着儿子去照相馆拍了那张著名的合影《一岁和五十岁》。
鲁迅全家福《一岁和五十岁》
在常人眼里,一代文豪鲁迅对儿子的教育是否有着不同之处,但妻子许广平只说了一句:
“顺其自然,不给他打击,尊重他的爱好,不容忍他的极不合理要求。”
这不仅让长大后的周海婴,能够顺遂心愿,娶了自己喜欢的人,也对鲁迅的所有后代都产生了影响。
年,一生以笔为刀,不知何为恐惧的鲁迅,与世长辞,年仅56岁。
他留下了朱广平和只有8岁的周海婴这对孤儿寡母。
还有远在北京的原配妻子朱安,这个一生无所出的女人,与鲁迅的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着。
周海婴,成了鲁迅的独子。
往后余生,他都没有摆脱作为“鲁迅之子”的身份,晚年在回忆录里他写道:
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们可以打桥牌、跳交谊舞,我出于好奇,偶尔走去观看,都有人背后指指点点,说什么“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
年轻时的周海婴与恋人马新云
而少年时,鲁迅除了给他留下了刚毅不屈的精神,却没有半分钱财。
想来鲁迅一生以笔代戈、心系天下,被誉为“民族魂”,身处战乱年代,对朋友家人极为慷慨,最终千金散尽。
这对母子以后的生活极其困难。
许广平靠着鲁迅的稿费,又要养活北京的朱安和周老太太,周海婴自小体弱,又有哮喘,处处需要花钱。
流年不利,遇到书店倒闭后连稿费都没了,朱广平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那几年的日子实在太艰苦了。
直到抗战胜利后,鲁迅书稿得以重新出版,生活才得以见到曙光。
而这个8岁的孩子,也长成了高大的少年。
那时候他与母亲住在上海霞飞路,不久,家门口搬来了新邻居。
那家人孩子很多,其中二女儿马新云长得高挑又秀气,她和周海婴脾性相投,志趣一致,时间一久两个少男少女自然而然走在了一起。
许广平知道后,没有在意马新云贫困的出身,反而让周海婴带她回来吃了顿饭。
到了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周海婴与马新云也正式订婚。
周海婴马新云
那时候许广平已经是国务院副秘书长,和另外三位副秘书长同住在一个四合院,每人一个大间。
周海婴携未婚妻来北京读书,与母亲同住。
因为只有一个大间,所以他们在中间拉了张帘子,周海婴独自一间,未婚妻与母亲一间。
半年后终于买了房,才结束了这样的生活。
年,23岁的周海婴和马新云去民政部门领了结婚证,两人请家人吃了一顿饭,这场婚礼就简单的完成了。
至年,两人都在北大读书,周海婴读的是物理系无线电专业。
不到一年时间,之后他的大儿子出生,许广平给孙子取名为“周令飞”,令飞——是鲁迅早年用过的笔名。
周令飞
年(处于特殊的十年)许广平因为心脏病发离开了人世,她一生无私奉献,最后给孩子留下的,只有元的稿费。
要知道鲁迅一生留下了百万字的巨作,即便是稿费也能让后代过得衣食无忧,但问题就在这里。
许广平为了秉承鲁迅遗愿,她将鲁迅的遗稿、手稿、书信以及北京八道湾和西三条的房子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博物馆和纪念馆,连捐献证都没拿。
这个无私的女人,真的非常伟大,也忘记了孩子的处境。
因为那时周海婴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每个月才元,母亲离世后,生活一下子跌到最底层。
鲁迅独子周海婴:晚年为何追讨父亲的30万稿酬?败诉后倒贴两百
周海婴与母亲许广平
就这样过了十三年,已经50岁的周海婴,在年,开始向人民文学出版社追讨鲁迅的版权稿酬,并要求保留自己的支配权。
许广平生前要求:将鲁迅所有累积的版税稿酬都捐给国家。
所以从年起,出版社就停止为鲁迅著作计算稿酬了。
这笔稿酬大概累积了34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经过周恩来决定:留下30万元作为设置的“鲁迅文学基金”,把这笔钱存入了银行,以便取用。
而剩下的4万余元当作利润,上缴给国家。
但现在周海婴认为:那是母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作出的——违背本人真实意愿的捐赠,属于无效捐赠,所以这笔稿费,他有权拿回来。
后来出版社在请示上级后,愿意将之前存入银行的30万文学基金,支付给周海婴。
可周海婴并不愿意,他要求将这些年30万的利息,和那4万块利润一并归还。
但这个要求被拒绝了。
周海婴与出版社打起了官司,又要求出版社与日本方面合作出版的日文版《鲁迅全集》的稿酬,也一并支付给他。
一场官司,打了8年。
最终判决结果是,出版社只支付他多元的鲁迅作品稿酬,但他本人要承担多元的诉讼费。
年轻的许广平,一大爱好是摄影
到头来,30万元的稿酬不仅没有追讨回,还倒贴了近二百块钱。
这个事情也惊动了文坛,世人开始批判他,没想到鲁迅唯一的儿子周海婴,竟然这么爱钱,与父亲一生慷慨他人的形象天差之别。
为何周海婴不顾世人批判,也要追讨回这30万的稿费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困难。
鲁迅临终前的遗言里,其中有一条是告诉儿子周海婴: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他没有做文学家,也确实寻了些“小事情过活”,在本职之外,也是鲁迅纪念馆、研究会等会馆的名誉团长。
可是特殊十年里,他和妻子加起来只有多元的工资,却要负担一家六口人(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外加母亲在世时,一直照顾母亲的老保姆张妈的生活开销。
最无奈的是,自己身患心包炎和肝炎等各种疾病。
求医买药,营养调理,家庭开销,每一项都快压垮了他,十几年来物价飞涨,但收入赶不上开销,不得已只有追讨回父亲鲁迅的稿酬。
可许广平生前把鲁迅的遗物,朋友送的画作,稿费,只要有的都一并捐了出去。
根本就没有给周海婴留下鲁迅其它的遗物,那时周海婴长子周令飞才20岁出头,有经济能力的只有他和妻子。
周海婴与马新云及母亲许广平全家福
稿费的问题,让他心力交瘁,就在同一时期,长子周令飞又自费去了日本留学,在那里他爱上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女同学。
没想到鲁迅的孙子是个痴情种,那时两边关系紧张,周令飞竟然为了爱情,做了台湾女婿。
鲁迅后人
周海婴就这样与周令飞十几年未能相见,直到年周令飞来到了上海工作。
周令飞的女儿鲁迅的曾孙女
年,82岁的周海婴在北京病逝,他这一生享受过父亲的巨大光环,也有着普通人在生活重担下,对金钱的执着。
他没有父亲那样的伟绩,但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晚年想靠着父母的余荫改善条件,但到头来,还贴了块钱。
他就是鲁迅独子,无线电专家周海婴先生。